[实用新型]一种稀土熔盐电解的铁阴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2233523.0 | 申请日: | 1992-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亮;尹祖平;郝占云;蔡安洪;赵勇;李瑞红;刘文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C25C3/34 |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邱玲 |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电解 阴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熔盐电解制备Y-Fe合金的铁阴极导电装置。
目前,自耗阴极熔盐电解制备Y-Fe合金工艺的阴极电导装置,通常用如图1所示的螺钉紧固。图1中,(1)为紧固螺钉、(2)为导电杆、(3)为多束铁棒。随着铁棒的消耗,阴极紧固螺钉(1)随之下降,逐渐靠近炉膛。由于炉口表面温度高,致使螺钉氧化、变形、有时,由于螺钉拧不下来,劳动强度十分大,费功费时,更换阴极十分困难(需半小时),如遇螺钉拧不下来,则需更长时间,劳动强度更大,操作条件恶化,而且导电不良,严重妨碍工艺连续进行。因而影响生产连续和合金的稳定(《日本专利》昭49-3441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62-22209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更换迅速、导电良好、劳动强度低,使生产能顺利连续的阴极结构装置。
本实用新型稀土熔盐电解铁阴极导电装置,包括导电杆和多束铁棒,导电杆为倒山形,导电杆的两端与导电槽相连,在导电槽内装有Pb-Sn低熔合金。导电槽内的低熔合金Pb-Sn中Pb与Sn的重量百分比为45~55:55~45。
本实用新型稀土熔盐电解铁阴极导电装置,在使用中随着铁棒的消耗,导电槽也随之下降,当铁棒消耗下降临近炉口时,导电槽内配制的低熔合金,熔点约为183℃,正好被炉口上方热量加热充分熔化,也正好是铁棒束几乎耗尽需更换之时,只需轻便、迅速取出阴极,换上新阴极,最多只需1分钟,取放简便,操作条件好,导电优良,连续作业不受影响,而且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改善了环保条件。本实用新型还可结合附图给予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施例:
以内径φ400mm,深380mm的石墨坩埚作电解槽,φ内220mm,高320mm的石墨作阳极,将含有LiF20%,YF380%的混合物加入电解槽内,用石墨电阻发热体加热使其熔于电解槽中,待电解质熔化至所需温度,取出石墨电阻发热体,将铁阴极插入电解槽中心,然后供给Y2O3电解。平均直流1500A,盐溶1050℃,Y2O3加入按1.0kg/小时,连续120小时。
铁阴极和阴极升降架的导电是通过低熔Pb-Sn合金连接。合金的组成为50%Pb-50%Sn,熔点约为183℃。如图4所示。图中(1)为整流器、(2)为阳极板、(3)为石墨阳极、(4)为铁阴极、(5)为钼坩埚、(6)为石墨坩埚、(7)为耐火材料、(8)为Pb-Sn合金导电槽。
将阴极连接端悬入低熔合金导电槽,把预先熔化的Pb-Sn合金倒入槽内。由于电解开始时,阴极较长,导电远离炉口,Pb-Sn合金凝固,导电,阴极固定。随着电解的连续进行,阴极不断消耗下降,当阴极几乎耗尽时,导电槽接近炉口,此时,炉口上的温度达200℃以上,Pb-Sn合金开始熔化,残余阴极可以活动,迅速提高阴极升降架,换上新阴极。此时,导电槽远离炉口,Pb-Sn合金凝固,导电,阴极固定。平均每20小时更换一次阴极,连续操作120小时后,发现低熔合金导电性能良好,损耗极少,更换时间短(仅一分钟)、简便、劳动强度低,保证了电解的连续性。平均电流效率46.7%,平均稀土金属直收率94.6%,典型合金成分为23%Fe,76.5%RE(Y/RE)≥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3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