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垄作中耕锄草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2232693.2 申请日: 1992-09-05
公开(公告)号: CN2139342Y 公开(公告)日: 1993-08-04
发明(设计)人: 魏廷举 申请(专利权)人: 魏廷举
主分类号: A01B39/18 分类号: A01B39/18
代理公司: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徐兆光,韩未洙
地址: 164009 黑***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垄作 中耕 锄草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具,尤其是一种垄作中耕锄草机。

通常垄上双苗带是“三垄栽培”增产措施之一,但这也给人工或机械锄掉苗带间的杂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阶段只有靠化学除草剂来消除苗间的杂草。由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土壤中化学除草剂的药物残留量,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另外,也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造成苗间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活动减缓造成农作物幼苗生长缓慢。为此,目前急需一种能适应垄作全面除草又能松土,覆土的锄草机具。近期中国专利CN88201496.X号公开了一种锄草机,该机是一种可起垄中耕、原垄破茬耲种、平地引墒扣种、田间锄草等作业的综合性农机具,它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与大、中、小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只能完成单项作业,增加了机械设备投资和田间作业成本,加重了农民负担等问题而设计的,该锄草机工作幅宽为1.4米,配套动力为轮式拖拉机,每台锄草机的锄草部分为两组刀片,每个垄台只有一组刀片,该机不能进行苗间锄草,工作时受揩杆缠绕影响锄草效果,而两组刀片是靠小四轮轴传动力使刀片旋转锄草,在性能上主要是    种,只能进行苗前锄草,是种小型简易锄草机,因此,该机不适应垄上双苗带的三垄栽培的苗间锄草。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了一种能适应垄上双苗带三垄栽培方可消灭苗带杂草,又能松暄苗间土壤,且锄草效果好,伤苗率低的垄作中耕锄草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垄作中耕锄草机,包括机架及其上可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架以及机架前端通过支架及其由调节销和调节板及其上调节孔构成的调节装置安装连接并对称设置的两限深轮,机架由前面的三根横梁和后面的一根横梁及四根顺梁固定安装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对应前面的两限深轮位置按垄距排列分别设有匀布且相间设置的若干个大、小铲座和小铲座,在位于垄沟的小铲座上设有垄沟垄帮锄草装置,在位于垄台的大铲座及机架后面小横梁上设有铰接的可防型随动的垄台锄草装置,同时在第三横梁上设置覆土铧拉架并在其上和通过三角拉杆吊杆及其上的弹簧安装可随动的覆土铧,上述所称的若干个大、小铲座和小铲座,指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上按垄距排列匀布且相间设置的大、小铲座,可以根据目前通用的六垄和八垄选用7或9个,图2中给出的是7个(因图2是沿中心对称给出左半部分),即第一和第二横梁上设置5和2个,当然也可采用9个或其它情况等,这样,相应的垄沟垄帮草装置及垄台锄草装置的个数与前述相同,即第一和第二横梁上均布设有7或9个垄沟垄帮锄草装置,它们的中间相间设置的大铲座上及机架后面的小横梁上设有6或8个垄台锄草装置。所以说的位于垄沟的小铲座上设置的垄沟垄帮锄草装置,可以是三齿结构,即其中心为较长的垄沟锄草铲,两边为对称稍短的垄帮锄草铲,它们均为顺时针方向弯曲,其中垄帮锄草铲尖端为稍宽的三角形铲尖。所说的位于垄台的大铲座及机架后面小横梁上设置铰接的可妨型随动的垄台锄草装置,有一个前窄后宽的凸字型框架,其前端与大铲座铰接,而后面部分的两边框架对称铰接有吊杆及其弹簧,吊杆上端通过起落卡板与机架后面的小横梁铰接,在凸字型框架前、后两部分分两排交错设置通过轴及轴承安装可旋转的锄草齿盘,其可以是前排均布设置四个,其中在凸字型框架前面部分内设置两个,而其外侧两边各设置一个,在后排的凸字型框架后面部分均布设置三个,前、后两排每个锄草齿盘相距50厘米,即前、后两排每个锄草齿盘在垄台上可形成间距为50厘米的锄草带。所说的锄草齿盘包括轮毂及其上均匀设置安装的锄草齿,通常每个轮毂上安装15~20个锄草齿,最佳为16~18个,并且齿长为15~25厘米,最佳为20厘米,每个锄草齿为顺时针方向弯曲,锄草齿盘可通过轮毂内的轴承和轴安装在凸字型框架上。本锄草机是和大豆精量点播机配套,主要适应玉米、大豆播前、播后、苗前、苗后进行全面锄草,垄沟深松,垄帮锄草,覆土等作业程序一次完成,当然也可根据用户需要分解使用。使用方法如下:

1、根据杂草生长状态:杂草在萌芽期锄草效果为最佳。阔叶草应在根系扩展之前,禾本科杂草在三叶期前,第一遍锄草可在大豆出苗前,把杂草消灭在幼芽期,按大豆布深确定锄齿入土深度,可在大豆扎根勾头期进行。第二遍锄草应在大豆长出二个真叶,第一遍中耕结束。第三遍锄草应在第二遍中耕结束后进行。根据杂草生生规律通常可进行3-5遍。

2、合理选择牵引车速:最佳车速为9-10千米/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廷举,未经魏廷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32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