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贴合机粘胶滚轮无效
申请号: | 92229941.2 | 申请日: | 199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春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春和 |
主分类号: | B65H37/04 | 分类号: | B65H37/04;B32B3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黄力行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贴合 粘胶 滚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贴合机粘胶滚轮。时下一般所使用的贴合机运作,乃能使布或皮表层物去与泡棉或发泡体底层物,相互压粘而贴合为一体,以便应用于鞋的衬片时,使鞋穿着可较具舒适感:然贴合机的运作过程(请参阅图1所示的示意图)概略为:一卷泡棉或发泡体底层(A)物经过数个牵拉限制行程的滚轮(A1)(A2)……(其牵接限制行程的滚轮(A1)(A2)……的数量多寡及位置安排,是可依须要而自行安排),及一卷布或皮表层(B)物,亦经过经个牵拉限制行程的滚轮(B1)(B2)……,当两卷表层(B)物及底层(A)物欲压粘贴合为一体,而进入贴合滚筒(1)压贴结合之前,底层(A)物者,是须先经过一粘胶滚轮(2)(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来完成底层(A)物的一面上粘胶作业,再进入贴合滚筒(1)进行与表层(B)物间相互压贴粘合动作,至此可知,底层(A)物一面上粘胶作业时,其沾附的粘胶量多寡对往后去与表层(B)物相互粘贴压合,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兹将现有技术的粘胶滚轮结构及其配置叙述如下:
一粘胶容置槽(3)可供适量的粘胶(31)容置,一粘胶滚轮(2)活设于粘胶容置槽(3)内呈可自由转动状态,并以适当的深度浸入粘胶(31)内;一刮片(32)采可调方式的组合于粘胶滚轮(2)一侧,用以刮除粘胶滚轮(2)转动时沾附于其表面的粘胶量;一被动滚轮(33)以极贴近的设于粘胶滚轮(2)顶部,以便使泡棉或发泡体(A)底层物,在经过其间时,可使其一面紧贴粘胶滚轮(2),而可得沾附粘胶作业;然现有技术的粘胶滚(2)无论其材质选用为金属或塑胶,其表面皆为光滑面,因此当粘胶滚轮(2)浸入粘胶容置槽(3)内的粘胶(31)里面,而旋转沾附粘胶时,因粘胶属极浓稠流体状,因此沾附粘胶(31)的厚度是呈稍厚状态,当底层(A)物流程经过粘胶滚轮(2),而粘附粘胶滚轮(2)表面粘胶的量便会很多,再流程进入贴合滚筒(1)去与表层(B)物相互压贴合为一体时,粘胶(31)是会受挤压而由其两端侧溢出,残留于贴合滚筒(1)的表面,而贴合滚筒(1)如残留有粘胶,是会影响后续流程的顺畅性及完美性。因此为何现有技术须于粘胶滚轮(2)侧,设一可调式刮片(32)之故,但刮片(32)的效果,在对现有技术而言,如太靠近粘胶滚轮(2),将会刮除大部分沾附于粘胶滚轮(2)表面的粘胶量(即底层(A)物可粘附的粘胶量将会很薄,不易使其与表层(B)物间导得适当的粘贴度,生有不牢固粘贴后果),如刮片(32)稍微远离粘胶滚轮(2)一些距离,则粘胶滚轮(2)沾附粘胶量将会过量,至此可知,粘胶滚轮(2)沾附的粘胶量过多,是对后续流程生有不顺畅及不完美性,过少则生有粘贴不牢固的后果,此乃为何鞋类的品质无法提升的其中原因之一,本发明人有鉴及此,深想现有技术贴合机的粘胶滚轮潜在有不易控制沾附粘胶量多寡的缺失,而此等缺失对鞋类衬片的制作流程及品质而言,是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待克服之,因此特针对现有技术贴合机的粘胶滚轮的沾附粘胶量无法控制于适量处,而欲加以解决,经多方探寻及试作,终而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贴合机粘胶滚轮,其主要是于粘胶滚轮表面界定出无数个呈类菱型形状,且深度适当的集胶凹槽,以具此等结构的粘胶滚轮,便可浸于粘胶容置槽内旋转时,是可藉集胶凹槽来寻得沾附适量的粘胶,以便提供经过其表面的泡棉或发泡底层物,可得一适当的上粘胶量为其设计的主要目的。
图1:是一般使用的贴合机运作过程的概略简易图。
图2:是一般贴合机的粘胶滚轮结构及配置位置简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图及其实施例剖示图。
其中图号为:
A泡棉或发泡体底层物 B布或皮表层物
A1A2B1B2牵拉限制行程滚轮 1贴合滚筒 2粘胶滚轮
21经纬线 22菱形集胶凹槽 3粘胶容置槽 31粘胶
32刮片 33被动滚轮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进结构的贴合机粘胶滚轮,尤指一种得使粘胶滚轮浸于粘胶容置槽内旋转时,是可藉其表面的集胶凹槽,来寻得沾附适量的粘胶,以便提供经过其表面的泡棉或发泡体底层物,可得一适当的沾附粘胶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春和,未经叶春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9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