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车轮组装部件无效
| 申请号: | 92228710.4 | 申请日: | 1992-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0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坤海 |
| 主分类号: | B60B37/00 | 分类号: | B60B37/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车车 组装 部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车轮的组装部件。
目前一般婴儿车的车轮主要设置在婴儿车前脚与后脚的轮轴座上,其中有一支脚配合设置两个车轮,也有一支脚配合设置一个车轮,然而不论何种方式,其组装拆卸均不甚方便,其主要是因为轮轴心与车轮的组装大都要由一贯穿婴儿车轮轴座的轮轴心上预设定位点再嵌设垫片,然后再套入车轮接着再套入垫片,最后再由一具齿沟的帽扣扣合嵌卡在最外侧,此种常用车轮组装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组装程序浪费人工且麻烦,尤其是扣合帽扣时,不易握持,且扣合之后容易造成间隙太小或太大,因而形成轮子太紧不灵活或太松而晃动的情形,再者,由于车轮系在制造厂内组装固定,因此倘若有消费者买回发生损坏时,就必须有其他工具配合才能拆卸,因此维修上造成不便。
2、因车轮不易组装,因此婴儿车往往必须有不同大小车轮外径以适应不同路况,而就消费者而言则不太可能同时买几辆不同车轮大小外径的婴儿车,故其适用性小,无法真正满足消费者。
3、由于包装运输时婴儿车常常需折叠成一长方形体,而车轮则位于其底部外侧,故于包装时就必须要更长更宽的盒子方能容纳之,影响货柜的装运量,而增加运费,不甚经济。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车轮部件,以达到组装方便、便利包装运输以及更换不同尺寸大小的车轮而提高适用性。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方案,即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车轮组部件,它由一一体成形具有轮轴心的轮轴座在经套入车轮后再配合对应之轮轴盖嵌套固定而完成组装;其特征在于:该轮轴座,系一体成形具有轮轴心,其中该轮轴心之前端具有一环凹槽,且该凹槽的圆周壁具有两对应轮轴盖的两凸卡的两嵌卡槽,另外在该轮轴座前端亦具有一恰位于其一环凹槽中间的套合定位方形杆;该轮轴盖,系一端具适当面积的盖合部,而另端具套合轴,其中该套合轴之前端具方形孔槽,且前端外周壁具两凸卡而恰可令该轮轴盖的套合轴对应嵌套在轮轴座前端之一环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合剖示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婴儿车车轮组装部件1,系由一一体成型具有轮轴心111的轮轴座11在经套入车轮12后再配合对应的轮轴盖13嵌套固定而完成组装;在本案实施例中系由一轮轴座11两端一体成形具有轮轴心111以供两端分别套入车轮12后再分别藉轮轴盖13嵌套固定,并设置有刹车2,其中视不同车种与需求也可仅采用单一边的轮轴座11具轮轴心111然后套合一车轮12再嵌套轮轴盖13,该轮轴座11,系一体成形具有轮轴心111,其中该轮轮轴心111前端具有一环凹槽1111,而且该凹槽1111的圆周壁具有两对应轮轴盖13的两凸卡1312的两嵌卡槽1112,另外在该轮轴座11前端具有一恰位于其一环凹槽1111中间的套合定位方形杆1113;该轮轴盖13,系一端具适当面积的盖合部132,而另端具有套合轴131,其中该套合轴131的底端具方形槽1311,且其前端外周壁具两凸卡1312恰可令该轮轴盖13的套合轴131对应嵌套在轮轴座11前端的环凹槽1111;
藉由上述构件的特征,在组装时先将车轮12套入轮轴座11的轮轴心111,然后即可直接由轮轴盖13的套合轴131底端的方形槽1311对准轮轴座11的轮轴心111前端定位方形杆1113而向前套入,即可方便而快速地完成组装作业。
再者,其中该轮轴座11的轮轴心111前端的定位方形杆1113前端略伸出于该轮轴心111的前端面,更利于轮轴盖13套合轴131前端方形槽孔1311的对准与套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归纳具有下列优点:
1、组装快速,除了生产装配方便以外,亦便于更换、保养。
2、可视需要而由经销商提供不同尺寸大小的车轮,便利于消费者选用,而不须添购多辆婴儿车。
3、不占体积,便于包装运输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坤海,未经刘坤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8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炉自动补水余热利用节能器
- 下一篇:合成燃料汽雾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