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5KV及以下三芯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浇注树脂型中间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92227761.3 | 申请日: | 1992-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2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明;张武安;袁淳智;王伟;马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能源部武汉高压研究所;无锡县塑料制品厂 | 
| 主分类号: | H02G15/24 | 分类号: | H02G15/24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盛华 | 
| 地址: |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15 kv 以下 三芯油浸纸 绝缘 电力电缆 浇注 树脂 中间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类,具体地是一种用于电力电缆输电线路的中间接头装置。
现有的三芯油纸电力电缆中间接头主要靠施工人员在现场分层绕包而成,在各绝缘线芯上绕包涂有环氧树脂胶的无碱玻璃丝带或黄(黑)蜡绸带,当包至一定厚度后套装金属丝网、安装塑料或金属壳体,灌注环氧树脂密封胶或沥青胶。这样制作中间接头要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大、施工工序繁杂、绝缘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极易受潮。环氧胶的反应温度或沥青胶的灌注温度高,不仅污染环境,损害施工人员的健康,而且有损于绝缘和结构,以致于不能保证施工质量,事故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三芯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中间接头,采用此接头,不需施工人员现场施工,而能直接采用,从而改善施工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可保证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15KV及以下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浇注树脂型中间接头由壳体1和内部结构组成。壳体1由内壁镀有金属屏蔽层的上下两部分组成,金属屏蔽层6上布过桥线7。壳体1上开有排气口3,导气槽5、浇注口2,口上设密封盖4。壳体内卡有两块将三线芯分隔开来的绝缘支撑板15。在各导体连接管表面绕半导电带9、各相绝缘和半导电带上绕包耐油绝缘橡胶带10并包至油纸电缆的三支分叉处。在剖铅口11和带绝缘12上有粘性耐油胶泥13包苹果头并与耐油胶带10搭接,外层用无碱玻璃丝带14勒紧。壳体内注耐油合成树脂浇注剂。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绝缘支撑板15将线芯隔开状态示意图
参照附图,注塑壳体1上开有排气口3,导气槽5,浇注口2,口上设密封盖4。壳体内壁为电镀或真空镀膜形成的金属屏蔽层6。固定螺栓8将铜丝编织过桥线固定在壳体1上,喉箍16将其紧扎在电缆铅包、金属屏蔽层和铠装层上,以保证故障电流流通。壳体1内卡两风车形绝缘支撑板15将三线芯分隔开来以保证相间和相——地间分隔开的距离。在各导体连接管表面绕包半导电带9,各相绝缘和半导电带上绕包耐油橡胶自粘带10并包至油纸电缆的三支分叉处,在剖铅口11和带绝缘12上用粘性耐油胶泥13包苹果头并与耐油胶带10搭接,外层用无碱玻璃丝带14勒紧形成隔油层。两壳体合缝处设搭扣、扣槽17,扣槽17内镀金属屏蔽层。合上两壳体部分,上下壳体间的屏蔽连接就靠搭扣及金属屏蔽层完成。壳体两端与电缆外护套毗邻部位绕包自粘性橡胶带18,以防止浇注剂流失。由浇注口2向壳体内浇注耐油绝缘合成树脂浇注剂,壳体内空气经导气槽5从排气口3排出。浇注满后,盖上密封盖4,经2小时常温凝胶后即可作为三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用。
本实用新型不需现场施工,使用方便省力、安全可靠,是理想的电力电缆输电线路的中间接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能源部武汉高压研究所;无锡县塑料制品厂,未经能源部武汉高压研究所;无锡县塑料制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7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伞形帐篷
 - 下一篇:文字(代码)语音阅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