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接加热的管式电热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27461.4 | 申请日: | 1992-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6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施锡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锡山 |
| 主分类号: | H05B3/78 | 分类号: | H05B3/78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本谦 |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加热 电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改进的管式电热器,特别是一种间接加热的管式电热器。
众所周知,一些随大气温度降低而粘性增加的物质,如蜂蜜、糖浆、猪油等,一到冬天便流动缓慢,甚至凝结,很难从容器里倒出,必须通过加热来解决。若将整桶以热水加温或在桶底以火加热,其不足之处是耗能,而且软化速度缓慢。所以,通常都使用管式加热器来进行。然而,使用现有的由座体、温控器、感温元件、电热管和插头组成的管式电热器也有如下缺点:其一是电热管直接与高粘度的物质接触,而这些物质的热传递性都比较差,因此在热交换不良的情况下,与电热管接触的物质很容易产生焦化现象,破坏了物质的品质。同样,由于热交换情况不良,温控器的感温元件所感应的温度往往滞后实际加热温度,而影响温控效果;其二是现有电热的直径都比较小,加热面积不大,因此加热速度慢,热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管式电热器用于加热粘性大之物质所产生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间接加热的管式电热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同,包含有座体、温控器、感温元件、电热管和插头,为实现上述任务,以如下方式进行改进:在座体下部连接一个可将电热管套在其内的外套管,在外套管内装有热媒,在其上部开有一通孔。
经上述改进后,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由于电热管没有直接与物质接触,而是通过热媒和外套管才将热量传给被加热物质,因此物质所接触到的温度是一个已均匀化的温度,避免了焦化现象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的加热面积为外套管与热媒接触的圆周面积,远大于电热管,因此其加热效率可提高。
3.由于热媒均为导热性较好的物质,因此感温元件所感应的温度与实际加热温度比较接近,控温比较准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2所示,温控器(1)装于座体(2)内,其下端与U形的电热管(5)连接,在U形电热管(5)的中间靠近发热元件处设置感温元件(6),插头(3)与电源输入线连接,外套管(4)套接在U形电热管(5)的外面,其上部通过螺纹与座体(2)连接,在其内部充填热媒(7),热媒(7)最好采用液体物质以提高其热交换的速度,具体选用哪一种液体,可根据加热温度而定,以不导致热媒(7)产生沸腾为准。如低于100℃,可选用水作热媒(7),如高于100℃,可选用食用油或其他高沸腾的热媒。用于灌注热媒(7)和排气的通孔(8)可设置在座体(2)上,通孔(8)的出口端最好通过螺纹旋接一个带小孔的旋塞(9),以防止已注入的热媒(7)外泄,在使用时热媒(7)受热产生蒸汽时又可实现排气的要求。在外套管(4)上最好设置一个观察窗(10),以便于观察热媒(7)的数量,随时作出调整。为了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电热管(5)的发热件最好设置在电热管(5)的下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锡山,未经施锡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74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