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冷冻空调管的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92225718.3 | 申请日: | 199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欣 |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冷冻 空调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冻空调管的构造改进,系以P.V.C.等塑胶材质一体成型,由内环管及一外环管利用适当连接筋相连成型,其两端出口并可适当成型为一内缩孔或扩张孔,或者,由一较长的内管插入内环管中,并将该管两端口突伸出,以供承接管套接用以相应的串接组联,提供空调系统冷却管路使用。
通常空调系统所使用的空调管,大致系供冷却水流过,用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达到空调降温效果,但现今的空调管制作使用的材料,均以钢管或铸铁管等为主流,并以单纯的相串联连接方式组成,但这种设计乃具有相当的弊端,说明如下:
(1)常用的空调管以钢管或铸铁管,甚至铜管做为管路材料,因本身管体重量,管内流体重量亦重,再加上管附件与保温材料重量,所以,总体重量非常惊人,自然支架与支架之间的距离就需拉近,以分担重量,此等均是造成安装施工时的不便,致使施工缓慢效率不佳。
(2)常用的空调管主要是用于冷却水流经的管路,所以,对于管内外隔热效果的设计相当重要,但金属材料管路其本身导热系数极高,为了使管路内冷却水能有效保持在低温,并且能杜绝管内外因温差所造成的凝水现象,通常在管路之外缘都包裹着隔热材料,这种设计在过程上繁杂,且成本高。
(3)因常用的空调管为金属材料制作,故其膨胀系数大,在热胀冷缩时其空调管外包覆的保温隔热材料衔接处容易产生间隙,使管路暴露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导致滴水等现象,且难以确保与外界完全隔离,所以,难称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冷冻空调管的构造,以塑胶材质制成双重内、外环管的空调管,其间并设有连接筋使其一体成型,故制造极为容易,材质轻盈不担心生锈,抗耐程度符合安全性,且便于施工接装,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系利用的塑胶导热系数极低,且具有双重环管设计,其内环管供冷却水通过,而内、外环管之间则形成一极佳的热绝缘阻隔区,由此即可免除隔热材(如保丽龙或发泡胶布)之包覆工作,故省时省材,不但有助成本降低,亦有简化施工作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因管体一体成型外观细腻,且其管体与管体之间易于对应串接组合,无热胀冷缩引发间隙的困扰,故能防止滴水及确保彻底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冷冻空调管的构造,该构造主要系由空调管及承接管所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系以P.V.C.等适当塑胶材质采用一体成型制作,它包括有:
空调管,系由一内环管及外环管用多个连接筋相连而一体成型,且在内环管及外环管之间形成多个阻隔空间,所述内环管的两端口均形成一适当扩张孔;
承接管,亦系由一内环管及外环管用多个连接筋相连而一体成型,而管体两端出口系分别形成一较大开口部,令较大开口部环径与内环管之间形成一适当环间隙而恰可供空调管插入结合,且其内环管亦恰可插入空调管所设扩张孔形成紧密结合;
由上述构件,即可利用承接管作为衔接各元件而将多个空调管予串接组合。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P.V.C等塑胶材质一体成型,由内环管及一外环管利用适当连接筋相连成型,其两端出口并可适当成型为一内缩孔或扩张孔,或者,用一较长的内管插入内环管中,并将该管两端口突伸出,以供承接管套接用以对应的串接组联,提供空调系统冷却管路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管及承接管的剖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管的纵断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管的端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接管的端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运用在弯管处的组合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空调管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运用在弯管处的组合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冷冻空调管的构造进行改进,是利用P.V.C等适当塑胶材质采用一体成型制作,总体重量极轻,并且空调管1配合承接管2而形成头尾一一相衔的串接组合(如图2所示),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欣,未经吴明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5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