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螺旋管内热式凹底开水壶无效
| 申请号: | 92225348.X | 申请日: | 1992-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苍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苍剑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12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螺旋管 内热 式凹底 开水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家用开水壶,特别是家用螺旋管内热式凹底开水壶的实用新型。该开水壶为铝制品,壶底外型成圆台型凹面,在凹面的圆平面中心对称位置上用4~6根铝质螺旋管经过壶体内部,垂直连接壶体上部平面部分,构成壶体内部的导热螺旋管热气流通道。
家用开水壶,一般使用已公知的平底外热式铝质开水壶,这种平底壶壶底直接受热面相对小,而且因为是平底,点火工作时有大量热气流从壶体外侧壁无效耗散,故热交换效率较低。此外,还有一种已知的电热水壶,在壶体内装有一个环形的金属电热芯,烧水时电热芯通电升温,对水加热,构成内热式。这种电热水壶使用方便,但使用电能源,成本高,而且电热芯工作时安全系数低、工作寿命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普通燃料的新型家用节能开水壶。在不增大壶体的条件下,该壶底设计成圆台型凹面,增大了壶底直接受热面积;同时在设计上采用了螺旋管内热式结构。以上两项技术措施使该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可以达到烧水省时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是:
(1)圆台型凹面壶底在点火后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聚热空间,使火焰产生的高温热气流在此充分集中,并直接从聚热空间顶部进入导热螺旋管入孔,对壶内导热螺旋管加热充分传热于壶内水中。由于热气流沿螺旋管上升,在壶底聚热空间生成一个负压环境,迫使热气流不能向壶外壁溢出,从而大大减小了热能的无效耗散。
(2)导热螺旋管的设置,形成了壶体内的热气流通道,把原来向外溢出的无效热气流转化为对壶内导热螺旋管的加温热气流,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另一方面,导热螺旋管内壁与凹面壶底均成为直接受热面,增大了壶底的直接受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该开水壶的热交换效率。低温尾气经过导热螺旋管从壶体上部排气孔排出。传统的平底外热式开水壶,不具备上述两大优点,故热交换效率较低。计算与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比口径相同的平底外热式开水壶直接受热面积增大30~40%,而从壶外壁耗散的无效热能则减少70~80%。
圆台型凹面壶底解决方案:采用类似电热杯凹面底成型技术工艺。导热螺旋管连接壶底与壶顶部的解决方案:采用类似壶体与壶嘴连接的卷边密封压制成型技术工艺。
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中导热螺旋管④下端连接凹面壶底中心对称位置,其上端连接于壶体上壁平面部分。附图中①②为导热螺旋管上端排气孔,⑤为导热螺旋管进气孔,附图中③为凹面底圆台空间侧壁。
通过凹面壶底与内热式导热螺旋管两项技术措施,可以得到热交换效率较高的新型家用节能开水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苍剑,未经刘苍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5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