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光液位报警仪无效
| 申请号: | 92225007.3 | 申请日: | 1992-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1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平 |
| 主分类号: | G01F23/24 | 分类号: | G01F23/24;G08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爱群 |
| 地址: | 1000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声光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监测液位用显示仪表类。
一般的液位监视系统均由传感器和显示仪表两部分组成,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制药及各种需要水处理的工业部门。常见的显示仪表由于电路复杂,采用金属材料为壳体,所以成本高、价格贵、体积大、携带十分不便。同时由于液位显示的连续变化、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逐一亮或熄,这种闪动,极易造成发光管(或小灯泡)的损坏,而影响监测效果。另外,现有的液位报警仪交直流不能两用,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交直流两用的液位报警仪,显示仪表小巧美观,价格低廉,设有上、下水位声光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这样实现的:通过传感器将被测液位的变化信号送至显示仪表,经阻抗变换电路和放大驱动电路,驱动由双色一体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液位显示装置及报警系统,使报警仪面板的液位显示形成“气红水绿”(绿色光柱表示液位,红色光柱表示容器内气位),并按设定的上、下限水位发出声光报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声、光报警系统电源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如下:
图1中,1为箱体,可用工程塑料制造而成;2为十点设定开关(可据实际显示液位的需要,多设定点或少设定点);3为液位显示,它由十只双色一体(红、绿)发光二极管组成带状光柱,光柱一边带有表示液位变化的刻度;4为下限报警灯;5为上限报警灯;6为蜂呜器、7为电源开关、8为消警开关。
图2中,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分压、整流滤波后,输出12V及6V直流电,供电路使用。停电时,也可直接用12V及6V干电池供电。
图3中,显示及报警系统由阻抗变换电路、发光驱动电路、上下限全量程设置开关、驱动电路及报警电路组成。在此实施例中,由于设定点为十个。所以阻抗变换电路和发光驱动电路由十组相同的电路组成。每一组电路包括:隔离二极管9,分压电阻10、11、12、13,晶体管14、15、双色一体发光二极管16(红)、16(绿)。隔离二极管9串接于信号输入端,输出接分压电阻10与三极管14基极相接。三极管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16(绿)一头,另一头与地相接,分压电阻11、12、13串接于6V电压中。电阻11与12的接点与晶体管14的发射极及设定开关2的第一个设定点相接,电阻12的另一头接分压电阻13并与晶体管15基极相接。晶体管15发射极接电源,集电极接发光二极管16(红)一头,发光二极管另一头与地相接。电路是这样工作的:接通电源,传感器把液位的变化电信号输入阻抗变换电路。由于三极管14、15均设定在起始工作状态,所以信号一旦送入,三极管14导通,发光管16绿导通,呈绿色光柱。这时三极管15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15截止,发光管16(红)截止;液位低于设定点,停止向显示仪表输送信号,三极管14截止,发光管16(绿)截止。6V电压经分压电阻11、12、13分压,给三极管15一个起始工作电压,使其导通,发光二极管16(红)导通,呈红色光柱。如果液位上升至设定点2以上液位时,则阻抗变换电路、发光驱动电路一、二组(或一、二、三组……)的三极管141、142均导通,则显示刻度20以下显示绿色光柱,20以上显示红色光柱。所谓气红水绿的光柱指示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信号输入端串接的十个隔离二极管(例二极管9……)电路中实质起到分压的作用,它把传感器送来的液位变化信号分压后送入三极管14的基极,(或其它9部分同等电路中)使三极管14得到起始工作电压而导通工作。驱动电路由电阻17、18、19,三极管20、21、22及继电器23、24组成。驱动电路电压6V,采用直接耦合式,电阻17接三极管20基极,三极管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继电器23,此为下限控制电路。电阻18接三极管21基极,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6V电源,并通过电阻19接三极管22。三极管22集电极接地,发射极接继电器24,此为上限控制电路。如果把十点量程开关2下面7个开关控制点作为下限,则上面三个点为上限,上下限控制分别接入驱动电路的电阻17和电阻18一端,即可由继电器23、24分别控制上、下限报警指示灯及蜂呜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平,未经杨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5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