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温度控制煎煮中药陶瓷壶无效
申请号: | 92224928.8 | 申请日: | 199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恒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恒耀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H05B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温度 控制 煎煮 中药 陶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煎煮中药的电子温度控制陶瓷壶。
众所周知,煎煮中药时需将中药放入陶瓷锅中加水后慢火煎煮。然而传统的中药煎煮锅不易控制锅内温度,而且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时间去注意煎煮锅,以便能控制煎煮过程中的各种状况,这给人们造成诸多不便,稍一疏忽就会将水煮干,甚致将药煎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煎煮中药,自动保温的电子温度控制的煎煮壶,以克服传统的中药煎煮锅的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它由陶瓷外壳,温控电路、铝包壳21、两个支撑架22、23、绝缘底座31组成。上述的外壳包括壶身13和壶盖11,其中壶身13内接近壶嘴15处设有一滤渣网片14,支撑架22、23均固定在壶内底部,其中支撑架23位于支撑架22内。上述的温控电路安装在两个支撑架22、23上,铝包壳21包裹着温控电路,绝缘底座31固定在上述的陶瓷外壳底端,其周围分别设有插座34、保温指示灯透明塑胶嵌座33及加热指示灯透明塑胶嵌座32。
上述的温控电路包括热电耦25、电子温控元件24、云母片26、限流电阻R、保温指示灯41和加热指示灯46,其中电阻R与云母片26串联后再与保温指示灯41并联,其并联的一端经电子温控元件45接热电耦25一端,其并联后另一端接热电耦25另一端,加热指示灯46并联在热电耦25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电路是为了控制煎煮中药的温度。药壶内加入配方中药和冷水,使交流插座34接通220v交流电源,起初由于水温低,则电子温控元件24导通,此时保温指示灯41及加热指示灯46均亮,云母片26及热电耦25加热,表示正在煎煮中药;如果当煮沸的水低于铝包壳21时,则铝包壳21最上层的表面温度即上升,则电子温控元件24即自动感应断电(保持一碗量的药汤),这时热电耦25已经不动作,加热指示灯熄灭。由于云母片26位于支撑架22顶端且紧靠着铝包壳21顶部,故可使云母片26散发的热量用以保持铝包壳21的温度,从而可保持煎好的药汤温度,以供病人随时服用。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自动加热、全自动保温及控制固定水位的新型中药壶。
本实用新型采用温控电路主要是克服传统的中药煎煮不易控制壶内中药的温度、水量及易烧干和煎焦等缺点,而且可大大节省人的精力和时间,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铝包壳21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铝包壳21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温控电路电原理图。
陶瓷壶身13两侧分别设有一壶嘴15和壶握把12。壶嘴15呈V形。温控电路中的云母片26固定在外支撑架22上,电子温控元件24固定在内支撑架23上。热电耦25呈圆环状,利用压力固定法技术固定于铝包壳21顶部内侧四周,如图3所示。采用交流电源磁铁式插座34,两个支撑架22、23为铁支架,绝缘底座31用电木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恒耀,未经郑恒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49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