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自行车省力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23166.4 | 申请日: | 1992-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民 |
| 主分类号: | B62M13/00 | 分类号: | B62M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0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自行车 省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具体说是一种人力自行车省力器。
目前用于作为自行车动力的装置主要有:通过链条带动后轴上的飞轮转动;利用蓄电池带动电机再由电机带动车轮转动等。利用链条带动后轴飞轮转动。从省力角度看不科学;使用柴油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结构复杂,影响自行车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吸收了现有技术中飞轮的传动原理。从而提出一种能够使人力自行车运行省力的自行车省力器。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力自行车省力器。它包括:飞轮、车轴、连接飞轮与车轴的轴套,此三种是目前自行车后轮动力传动技术的移用。滚动轮、固定车轴的固定板架等。所述轴套表面有一个凸出的台阶。滚动轮中心孔壁面有一个凹进的槽作为与轴套表面结构配合。所述固定板架底板有5个装配用小孔和两组支架,支架的上端有对称的槽。附图图1是省力器滚动装置组装图。图2是省力器在自行车上的安装位置及组装图,图3是固定板架的另件图。
参见附图1、2、3对该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人力自行车省力器具有飞轮(4)、车轴(6)、滚动轮(属橡胶件)(1),其表面有锯形齿以加大它与自行车后轮外胎(14)的摩擦。连接飞轮(4)与车轴(6)的轴套(2)、轴套(2)表面中间装有滚动轮(1)、固定车轴(6)和导向轮(11)的固定板架(8)、滚动轴承(7)将装有飞轮(4)与滚动轮(1)的轴套(2)即动力传送装置(或称滚动装置),装在自行车后轮轴上靠飞轮一侧的后轴导向轮(10)、用螺丝固定在自行车原花盘内侧上的比原花盘较小的重叠花盘(13)(这是“山地骞车”技术的移用)和一条自行车链条(12)。其中导向轮(11)和后轴导向轮(10)的外圈有与自行车链条(12)相配合的齿。其中心分别有与其装配位置相应的园孔,导向轮(11)除起导向作用外,还起着使链条(12)与飞轮(4)的接触点增多,以便分散飞轮(4)上的齿与链条接触时的力。省力器在自行车上的安装位置和结构参见图2。首先,分别将导向轮(11)和滚动装置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板架(8)上的相应位置。然后将花盘(13)和后轴导向轮(10)分别固定在花盘和装到后轴飞轮一侧。其次,将固定板架(8)放到图(2)中的固定板架位置。然后调整滚动轮(1)和自行车后轮外胎(14)之间的接触面,做到自行车后轮(14)转动时能够带动滚动轮(1)转动,接触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将会出现超过要求的摩擦力或起不到滚动轮(1)与自行车后轮(14)之间的摩擦作用。安装时做到花盘(13)、飞轮(4)、导向轮(11)和后轴导向轮(10)四点在一条直线,然后用螺丝将固定 板架(8)固定在花盘(13)与后轮(14)之间的架子上(详见图2中的安装位置)。其三,将链条(12)按照图(2)中的走向,通过花盘(13)、后轴导向轮(10)、导向轮(11)最后通过飞轮(4)的下齿回到花盘(13)连接起来,到此省力器在自行车上的安装工作结束。
使用时脚踏脚登自行车原有动力装置照常工作。省力器随脚踏脚登动作,将力通过链条(12)、后轴导向轮(10)和导向轮(11)传到飞轮(4),由飞轮(4)传到轴套(2)再由轴套(2)将力传到滚动轮(1),从而加大滚动轮(1)与自行车外胎(14)之间的滚动摩擦,其结果是自行车后轮(14)运转更轻。在不施加外力时,滚动轮(1)始终都于自行车后轮(14)之间保持一定的静摩擦,即你转我转,你停我停的状态。
省力器的设计原理是根据让自行车后轮运转时怎样最省力的道理设计的。目前自行车后轮动力的来源是由脚踏脚登带动中轴花盘转动再由链条将这个动力传到后轴飞轮从而使后轮转动。根据力学中有关力剩力臂的知识,当力的大小为特定值时,力臂越长越省力,反之越费力。由此可知目前通过后轮轴心带动后轮转动从力学角度看是最费力的点,而省力器是通过在自行车后轮外胎施加力带动后轮转动,其省力值要比现有技术多出相当自行车后轮半径那么长的倍数。
关于原动力装置的后轮外胎由滚动轮(1)压紧,摩擦阻力增大的问题。由于滚动轮(1)与后轮外胎的接触点是后轮水平中心轴线的上端即水平线以上相当于滚动轮半径高的位置。从接触点受力分析看,由于滚动轮(1)与后轮之间的摩擦属于园形滚动摩擦。其摩擦阻力的合力方向向下。这样以来既使原动力装置的后轮外胎由滚动轮压紧也不会对后轮的转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民,未经李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3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牙刷
- 下一篇:视音频信号转接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