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印机除臭氧器无效
申请号: | 92221629.0 | 申请日: | 199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87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敏 |
主分类号: | B01D35/01 | 分类号: | B01D35/01;B41L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印机 臭氧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复印机除臭氧器,用于过滤由静电复印工作时所产生的臭氧为主的有害气体的装置。
静电复印机已是普遍应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之一,它在复印工作过程中产生臭氧,在工作室内不断积聚。当空气中所含的臭氧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目前解决臭氧的办法除了开窗通风和机内装有除臭氧器装置外别无他法。但复印机有的有除臭氧装置,而有的复印机根本没有除臭氧装置。就是有除臭氧装置的复印机,内均采用蜂窝直通孔型。如蜂窝陶瓷器、金属蜂窝器等。由于是较大的直通孔型,有一部分臭氧从孔道中逃逸,进入工作室内,故其效果较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直通孔型除臭氧效率低,有部分臭氧逃出,危害人体健康。如果有一种载体不是直通型,而是弯弯曲曲的,构成“迷宫”,且在“迷宫”四壁涂有强烈的还原剂,让臭氧进入后在迷宫的四壁多次与还原剂结合还原,即使有少量的逸出,在载体的两侧各设置金属丝网,这两道金属的丝网同样也会吸收臭氧,这样也就做到比直通孔型蜂窝陶瓷除臭氧器更为有效地除去臭氧。
本实用新型是由多边形的金属架构成的“U”字的内槽做成固定框架(1),以便放置在复印机的排风口上。框架内有聚氨脂泡沫海棉为载体。这种泡沫海棉由许多微小气孔做成,而小孔与小孔之间又相通,构成弯弯曲曲的迷宫。过滤器(4)在载体的两侧各有两层微孔的金属丝网(2)和(3),一方面起固定和压紧载体,另一方面两层金属的丝网又起到吸附臭氧的作用。在载体上有除臭氧剂(5)。这种除臭氧剂经过溶剂的溶解便附在载体的微孔表面。当复印机的臭氧由排风口排出,进入除臭氧器,即被外面两层金属丝网吸附,未被吸附的进入“迷宫”,由“迷宫”四壁的还原剂所吸附还原,即使有微量的逃出,又被另一侧的两层金属丝网吸附,故它的除臭氧效果要明显优于其他产品。
本实用新型按装方法相当简单,如果有除臭氧装置的复印机,只需将失效的取出,将本实用新型的除臭氧器插入即可。如果复印机内无除臭氧装置,则先找排风口,一般均在后盖板上,或者在左侧。不可装在曝光灯的排风口上,以免引起曝光灯散热不良,引起原稿玻璃爆碎。找到排风口后即可用固定螺钉固紧或用胶粘纸固定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敏,未经吴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