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专用瓶塞无效
| 申请号: | 92221151.5 | 申请日: | 1992-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2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9-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文;刘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文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慰明 |
| 地址: | 30014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专用 瓶塞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以静脉注射方式将介质引入体内时的一种瓶塞附件。
医疗、保健中,输液疗法日趋常规化。同时研究也发现输液中存在微粒临床危害,它包括生产环节和应用过程中各种途径的污染微小颗粒杂质,其直径大多在1μm-25μm之间,微粒随介质进入人体后易引起肺肉芽肿,动脉炎及静脉炎等不良后果,因而输液中的微粒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临床上输液时都是采用针头垂直穿透刺通介质包装瓶的柔性塞体,柔性塞体虽随介质包装瓶的不同有橡胶塞和塑料塞两种,但它们都是既有中心塞、又有封包瓶口结构的构件。从盖面垂直穿刺塞体时必然产生橡胶或塑料微粒,这种微粒又多为1μm左右的细小微粒,难以防止,造成危害。有人设计了一种侧孔式输液用针头,但它并没有改变传统的以针头直接穿刺塞体的方式,存在相同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以针头直接穿透刺通塞体,避免微粒进入介质中的输液专用瓶塞产品。
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在塞体盖面上制出通气咀和输液咀,且将它们制成与内腔连通的盲管结构。
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输液专用瓶塞的一种结构与瓶体结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瓶塞剖视图。
输液专用瓶塞的塞体部分与现有技术没有差别,即它可以采用橡胶、塑料或其它柔韧性材料制造,它们的形状虽有差异,但都是既有中心塞、又有封包瓶口结构的构件,不同之处在于输液专用瓶塞的塞体盖面上还有通气咀1和输液咀2,它们都是与内腔连通的盲管结构。通气咀、输液咀可以是与内腔连通的圆锥状盲管结构,也可以是与内腔连通的圆柱状盲管结构或其它形状的盲管结构;不论采用哪一种结构,一旦剪去管的盲端即应内外相通,保证通气、输液针头插入相应咀中时呈套接式衔接,既畅通无阻、不产生细小微粒,又配合紧密无间、不会泄漏。
附图所示例是输液专用瓶塞的一种结构装于介质包装瓶上的示意图。它的通气咀1、输气咀2是与内腔连通的圆锥状盲管结构,且在盲管端部处有标定线3。更便于操作、掌握,效果为佳,通气咀高出盖面1cm、输液咀高出盖面1.5cm为宜。使用时以常规消毒标定线处,用无菌剪分别在标定线处剪断通气咀,输液咀的盲端,并与输液器的通气、输液针头进行连接,其它操作按输液程序完成即可。
本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它不穿刺塞体、而以套接方式使针头与塞体连接,避免了穿刺所产生的微粒进入介质中及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连接安全可靠。
2、临床应用简便、易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文,未经张俊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浆土改良耕作机
- 下一篇:同步高倍增力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