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21122.1 | 申请日: | 1992-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统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06 | 分类号: | H04R1/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醒,马铁良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声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传声器,其中上接头本身以螺钉结合,上接头与握把本体以突粒嵌合,下接头与握把本体之间除了以环槽与短突粒嵌合外,并利用条槽与长突粒嵌合,以达到组合简易且结合稳固之目的。
习用传声器是在握把本体的上端及下端分别结合上接头及下接头。其中,上接头本身先粘合一橡胶块,再以粘合块与握把本体上端粘合。此两道粘合作业,必须先进行第一次粘合,等粘合剂干燥后,再进行第二次粘合,再等粘合剂干燥后,才能进行其他组合作业,所以费时甚久且麻烦。如果粘合时有所偏差,却又无法修正,就会形成次品。下接头置入传声器握把本体的下端,其构造为在握把本体内设一对短突粒,下接头设一环槽,供短突粒嵌合,所以结合后的下接头不会向内或向外移动,可是,结合后的下接头却仍可相对于握把本体旋转,因此容易造成传声器内的结合电线受损。
有鉴于此,经研究、改进和试作之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传声器,得以克服习用传声器的缺陷,以增进其实用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传声器构造,其中,在传声器的上接头上,以螺钉锁合橡胶块及接头,橡胶块上设有突粒与传声器握把本体上的结合孔嵌合,故可免除使用粘合剂,以简化组合作业且省时省事,又不虑会产生偏差。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传声器构造,其中,握把本体下端内部设有长突粒,以嵌入下接头的条槽与之嵌合,配合原先短突粒与环槽之嵌合,除了避免下接头内、外方向的移动外,亦可免除组合后下接头的旋转。
为使进一步具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构造及发明构思,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予以详细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 为一剖面图,显示出握把本体与下接头的组合。其中
1为握把本体; 11为结合孔;
12为长突粒; 13为短突粒;
2为上接头; 21为接头;
22为橡胶块; 23为突粒;
24为垫圈; 25为螺钉;
3为下接头; 31为环槽;
32为条槽; 4为电线。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本体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结合上接头2及下接头3。上接头2具有接头21及橡胶块22两部分,以一螺钉25套入垫圈24后,贯穿橡胶块22及接头21而结合。橡胶块22上设有突粒23,对应于握把本体1预设之结合孔11,使上接头2置入握把本体1上端后,突粒23恰嵌入结合孔11,以结合上接头2于握把本体1的上端。下接头3除了设有一环槽31外,并设有条槽32。握把本体1下端内部除了预设短突粒13对应于环槽31外,并设有长突粒12对应于条槽32,所以下接头3置入握把本体1下端后,借短突粒13嵌合环槽31可避免下接头3在内外方向的移动,而借长突粒12嵌合于条槽32中,可避免下接头3的旋转。
另外,电线4在内端先打结再穿出下接头3,所以当拉紧后,打结的电线4将下接头4撑开(通常下接头4为橡胶制品),可使长突粒12与条槽32嵌合更紧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确能达到预期的实用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统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统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1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