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手握型缝纫机的传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2220913.8 | 申请日: | 1992-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9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祥 |
| 主分类号: | D05B69/10 | 分类号: | D05B69/10;D05B69/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手 缝纫机 传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手握型缝纫机的传动装置。
按人们使用缝纫机的场合多有所在,不管是用于制衣或修补,均比单纯的人工缝制来得便捷,这也就是缝纫机能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原因。
而缝纫机的发展,由早期的脚踩,进而为电动,其功能大为提高,且体积亦日益缩小,故目前除专业或特殊用途的缝纫机外,一般家庭用者的缝机纫机,亦演变成桌上型。
另一发展途径,即携带方便的手握缝纫机,该手握机型亦由传统的手动而至电动,此种手握缝纫机的主要用途在于因应个人旅行用或家庭的简单修补,因其收纳携带均方便,故颇受消费者喜爱。
常见的电动手握型缝纫机,大都以曲轴或凸块的方式,经由马达输出轴的带动而使针臂上下摆动,但此种方式的最大缺失在于震动过大,致使针头与针座间因一段时间的震动后,无法对准,形成断针、卡针等不良现象。
有鉴于此,申请人乃基于长年来从事手握型缝纫机产销的经验,并后续研究,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电动手握型缝纫机的传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手握型缝纫机的传动装置,包括:
动力马达,系由一直流马达,以一输出齿轴为输出;
中继齿轴,其为与输出齿轴啮合的减速齿轮连结一中继轴,该中继轴的另侧周缘具中继齿,端处则为一中继端供嵌合旋钮;
偏心齿轴,其具一偏心齿轮与中继啮合,近轴心处垂直延伸一偏心轴;
中继曲柄,其后端具柄孔供偏心轴穿越,中段处具一支孔并以一支轴穿越;前端则设一中继孔;
转向块,其下方具一转向孔与中继孔连结,上方具一臂孔与具缝针的支臂连结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手握型缝纫机的传动装置还包括其减速齿轮齿数大于输出齿轴的齿数,且偏心齿轮的齿数亦大于中继齿的齿数。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主要是由一动力马达1,一中继齿轴2,一偏心齿轴3,一中继曲柄4,一转向块5所组合而成。
其中,动力马达1其是由一直流马达11,其前端并延伸一具齿轮的输出齿轴12,受电动驱动后,该输出齿轴12因之转动。
而中继齿轴2是由一端与输出齿轴12套合的减速齿轮21套合于一中继轴22,且该中继轴22的另侧具若干的中继齿23,且端处为具扁平状的中继端24,供控制旋钮25的套合,且为使能再予以减速,故中继齿23的齿数,较减速齿轮21的齿数为少。
偏心齿轴3是由啮合于中继齿23的偏心齿轮31,其轴心外侧垂直延伸一偏心轴23(虚线所示),且为求减速,故偏心齿轮31的齿数亦大于中继齿23。
请再参阅图示,中继曲柄4为直条状,后端具有一镂空的柄孔41,是供偏心轴32穿越并受其制动。而于近中段处,则具有一支孔42,并以一支轴43穿越后固定于壳体内壁。且于前端,开具一中继孔44,供与转向块5连结。
转向块5其为扁平状,下方具一转向孔51供与中继孔44连结并成可互转状态,而上方则具有一臂孔52,其目的在于与具缝针的支臂锁合,使支臂可随之连动。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于组立时是定位于壳体内部,且如图3所示的动作,当直流马达11动作时,输出齿轴12呈高速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的减速齿轮21,且同步传至中继齿23后,进而经偏心齿轮31的再次减速,而此时的偏心轴32相对于偏心齿轮31而言,为呈偏心运动;由于偏心轴32偏限于柄孔41内运动,使中继曲柄经由支轴而为反向的上下起伏运动,并带动转向块进而使支臂上下摆动,因此,缝针即随之上下摆动,以为缝合作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经由齿轮组的啮合与减速,而使最后输出的缝针运动达到稳定状态,以增进缝合的准确度及延长缝纫机的寿命诚为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最佳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祥,未经黄德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209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