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折叠式高压打气筒无效
申请号: | 92218814.9 | 申请日: | 199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5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介铁;吴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介铁;吴捷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折叠式 高压 打气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机械技术领域里的一种打气筒结构的改进。目前市场出现的打气筒存在的缺点是储气包置于打气筒体的一侧。这种气筒体积大而显得笨重,不利于骑车人的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采用了拉杆折叠和储气筒置于打气筒体内的设计方案,同时也对传统的皮碗活塞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这种便携折叠式高压打气筒具有小巧玲珑,打气均匀省力和便于携带方便的优点。
便携折叠式高压气筒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参照附图1。
本打气筒主要由拉杆手把部分,筒体部分,储气筒部分,单向阀部分,底座部分组成。拉杆手把部分由手把9、拉杆10、铆钉7、曲柄18组成。筒体部分由套盖6、筒体11、筒盖17组成。储气筒部分由储气体12、活塞储气筒盖14、“O”形密封圈15组成。底座部分由底座1、螺塞2、弹簧3、脚踏4、钢球5、出气管28组成。单向阀部分由阀体27、橡皮垫26、钢球25、螺套24、气管23、螺母22、弹簧垫圈21组成。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其新颖之处是:储气筒体11置于打气筒体10内,起到了缩小体积的效果;储气筒即能储存高压气体也起到了传统活塞杆的作用;活塞储气筒盖上装有“O”形密封圈,由于这种活塞结构吸气充分,打气不泄漏,所以代替了传统的活塞皮碗结构;气筒的手把部分在收藏时可弯曲折叠,使用时可拉开,并可用定位套8来固定拉杆10和曲柄18以及筒盖17的联接弯曲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附图1,气筒的手把部分由铆钉7或销等将手把9和拉杆10的一端联接,并以铆钉7为支轴转动。拉杆10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套8由铆钉19或销等和曲柄18活动联接。筒体部分由套盖6和筒体11螺纹联接,筒体11的另一端和筒盖17螺纹联接,筒盖17又由铆钉20或销等和曲柄18活动联接。储气筒部分由储气筒体12一端和底座1螺纹联接,另一端和活塞储气筒14螺纹联接,活塞储气盖上装有“O”形密封圈15。底座部分由螺塞2将弹簧3、钢球5固定在底座1的孔内。脚踏4和出气筒28分别装在底座1上,单向阀部分由气管23的一端穿过螺母22和垫圈21和活塞储气筒盖14螺纹联接,另一端和阀体27螺纹联接,橡皮垫26装在阀体27内,钢球25置于橡皮垫26上。由螺套24和阀体27螺纹联接,使钢球25的活动得以限位。
便携折叠式高压气筒的使用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手把部分向一侧拉开,使手把部分和筒体部分置于一条直线,同时用定位套8将拉杆10和曲柄18以及筒盖11三部分固定住。放下脚踏4,翻动手把9和拉杆10成垂直位置,如附图2所示。
参照附图1和附图2。使用气筒时,手握手把9带动筒体11向上运动,由于筒体11和“O”形密封圈15之间的摩擦力造成“O”形密封圈15上移,使得活塞储气盖上的通气槽通过套盖6的通气槽29和大气接通,将空气充分抽入筒体11内,手握手把9下压时“O”形密封圈15下移,将活塞储气盖的通气槽封死,使得吸入筒体11内的空气通过气管23,顶开钢球25,完全压入储气筒体12内,此后钢球25落下,由于钢球25的作用,使筒体11内的空气只能进储气筒内,而不能倒流。如此往复运动,使得储气筒体内形成高压气体,气流将均匀的通过出气孔30及出气管28进入车胎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手把部分,储气筒部分,活塞储气盖部分单向阀部分设计新颖合理,使得该气筒打气省力,进气均匀,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收藏和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介铁;吴捷,未经吴介铁;吴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8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