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级液压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17212.9 | 申请日: | 1992-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8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文岗;曾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H39/00 | 分类号: | F16H39/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俞诗永 |
| 地址: | 410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液压 变速器 | ||
无级液压变速器,涉及变速器,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无级调速的装置。
目前利用静压流体作为传递动力的介质而进行调速的方法,现知可行的办法是采用液压马达。由于普通的液压马达启动性能及低速稳定性不好,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往往为了在低转速下使用而另外附加减速器;如果专门设计和使用低速马达,则其加工成本高,径向尺寸大,工作范围有限,因此这两种情况都有很多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级液压变速器。它是利用静压流体作为传递动力的介质,采用差速传动进行速度控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普通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差的缺点,并且可以直接从动力源输出到负载,勿需液压泵转换能量再输入到变速器带动负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传动轴〔1〕从壳体〔11〕的一端穿过轴承〔2〕,再穿过侧板〔3〕,並用传动轴〔1〕上的花键〔t〕将传动轴〔1〕与内转子〔7〕连接。传动轴〔1〕的头部支承在配流轴〔10〕的内孔〔a〕上。配流轴〔10〕从壳体〔11〕的另一端装入,並支承在轴承〔8〕上,配流轴〔10〕大端通过活动销〔4〕与侧板〔3〕连接。在配流轴〔10〕的大端端面与侧板〔3〕的平面之间夹有内转子〔7〕、外转子〔5〕、隔离片〔6〕。隔离片〔6〕装在内转子〔7〕的径向槽〔b〕中。配流盖〔9〕的内圆柱面上开有互相隔离的三个圆周油槽〔c〕、〔d〕、〔e〕。配流盖〔9〕与壳体〔11〕的大端联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传动轴〔1〕从壳体〔11〕的一端穿过轴承〔2〕,再穿过侧板〔3〕,並用传动轴〔1〕上的花键〔t〕与内转子〔7〕连接。传动轴〔1〕的头部支承在配流轴〔10〕的内孔〔a〕上,配流轴〔10〕从壳体〔11〕的另一端装入,並支承在轴承〔8〕上。配流轴〔10〕大端通过活动销〔4〕与侧板〔3〕连接,在配流轴〔10〕大端端面与侧板〔3〕平面之间夹有内转子〔7〕、外转子〔5〕、隔离片〔6〕,从而在内转子〔7〕、外转子〔5〕的曲面之间形成密封油腔〔n1〕和〔n2〕。隔离片〔6〕装在内转子〔7〕的径向槽〔b〕中,隔离片〔6〕底部通有油压或施有弹簧力,使得隔离片〔6〕顶部顶紧外转子〔5〕内表面,将油腔划分为高、低压油腔〔n1〕和〔n2〕,高、低压腔〔n1〕、〔n2〕通过配流轴〔10〕大端上的流道〔q〕、〔r〕引入到配流轴〔10〕与配流盖〔9〕相配合处。配流盖〔9〕内圆柱面上开有互相隔离的三个圆周油槽〔c〕、〔d〕、〔e〕,将配流轴〔10〕通过来的油液引入和引出到配流盖〔9〕的进、出油螺孔〔f〕、〔g〕中,并将内部泄漏油通过传动轴〔1〕中央小孔〔h〕引到配流轴〔10〕的内孔〔v〕中,再通过配流轴〔10〕上的小孔〔j〕引到配流盖〔9〕最外部的那个圆周油槽〔e〕中,在配流盖〔9〕的泄油孔〔k〕中引出。配流盖〔9〕与壳体〔11〕大端联接,并将轴承〔8〕的端面压紧到适当程度,侧板〔3〕背面的沟槽〔m〕中引入压力油,使侧板〔3〕始终压紧在内转子〔7〕及外转子〔5〕上。传动轴〔1〕和配流轴〔1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当内转子〔7〕、外转子〔5〕由于压力油的驱动或由于传动轴〔1〕或配流轴〔10〕的驱动而产生相对转动时,隔离片〔6〕所隔离的容腔〔h1〕和〔h2〕就会有容积变化而产生吸油和压油流进和流出配流盖〔9〕,调节配流盖〔9〕的进、出油口〔f〕、〔g〕的油的流量,压力和方向即可实现传动轴〔1〕和配流轴〔10〕之间相对转速的无级调节。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应用情况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传动轴〔1〕或配流轴〔10〕作为输入轴,则将另一端配流轴〔10〕或传动轴〔1〕作为输出轴,这时调节配流盖〔9〕引出的油压和流量可实现对负载速度的无级调节。例如当油压调节到转矩小于负载扭矩时,这时输入轴相当于自由轮空转,一旦油压调整至转矩大于或等于负载扭矩时,则负载被带动而起动,因为这时输入轴以一个较高速度转动,因此输出轴的低转速与输入轴之间的相对运动避免了普通液压马达带动负载启动时的爬行现象,启动过程平稳,并且能维持在低速稳定速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未经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7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