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鞋底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92215540.2 | 申请日: | 1992-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6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 |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上海市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鞋底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有关鞋类,尤其有关弹性鞋底构造。
从鞋类制作的演变或发展来看,除了注重款式以外,近年来也逐步向满足舒适的方向发展,例如注重帮面材料的柔软,底材料的轻质等,表现在制鞋工艺上,例如皮鞋口的软边化,即是将运动鞋制作工艺移植到皮鞋制作工艺中来,以及皮鞋衬底的弹性化,例如内衬海绵、泡沫料等。综观这些变化,反映出在鞋底构造方面的变化或改进显得缓慢或缺少改革。目前的各类鞋的鞋底构造的共同缺点是偏硬,尤其鞋底的鞋跟部偏硬,穿着时缺少舒适感。从人的生理学角度看,无论行走或站立时,人体的大部分的重量通过脚跟部作用于地面。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适应鞋类制作舒适方向发展和主要为克服鞋底鞋跟部偏硬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弹性鞋底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鞋底构造,所述鞋底基体由鞋跟部和鞋掌部组成,使鞋跟部具有一向下洼的洼部,在该洼部内设置一弹性跟垫,使此跟垫具有如下形状和大小,当将跟垫放置在此洼部内使用时,使跟垫的上表面与鞋底基体的邻近鞋跟部处保持平面。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鞋底基体构造的沿纵向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构造的俯视图。
图中1为鞋底基体,1-1为鞋底基体的鞋跟部,1-2为鞋底基体的鞋掌部,鞋跟部1-1具有一向下洼的洼部1-3,2为嵌入放置在洼部1-3的弹性跟垫,且和洼部1-3的底面密切接触,使洼部1-3或跟垫2具有如下的形状和大小,就是使洼部1-3或跟垫2的形状和大小与鞋跟部的形状和大小相似和接近,且当把弹性跟垫2放入洼部1-3内使用时,使跟垫上表面与鞋底1的邻近跟部 保持平面的同时,使跟垫具有一向上洼的洼部。使此弹性跟垫的洼部具有圆弧状内表面,也可以使具有波浪形内表面。
因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鞋底由鞋跟部和鞋掌部组成,将弹性跟垫嵌入此洼部1-3内使用时,使跟垫上表面与鞋底1的邻近鞋跟部 保持平面,且使跟垫底部具有一向上洼的洼部,且由橡胶尼龙或塑料等富于弹性的材料制成。因此,当采用本实用新型鞋底构造制成各类鞋,例如皮鞋、运动鞋、胶鞋或布鞋时,人们穿着这些鞋,会有明显的舒适感,这是由于人体行走或站立时,人体重量的大部分以脚跟为支点,如果像以往那样使脚后跟长时间和偏硬的材质接触,容易增加跟腱负担,使人易产生疲劳,由于弹性跟垫几乎占据整个鞋底的鞋跟部分,而弹性跟垫的弹性主要来自构成跟垫材料的弹性和弹性跟垫的特殊形状以及经常保留在跟垫洼部内空气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脚后跟踩踏弹性跟垫时即产生弹性,况且,无论行走或站立时,弹性跟垫的受力作用始终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因此,有利于消除疲劳,而产生舒适感。
此外,弹性跟垫作为鞋底配件,可单独制造,用于和鞋底基体结合成一体,它适用于木跟、橡胶、塑料等鞋跟,适用于制成皮鞋、运动鞋、胶鞋、布鞋等,具有穿着时有明显舒适感,适用范围广,不怕钉戳,不易变形、不板结,使用寿命长,构造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未经桂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5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式无磁芯电抗器
- 下一篇:减震式球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