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国无极象棋棋盘无效
| 申请号: | 92214491.5 | 申请日: | 199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2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东 |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 代理公司: | 四川辅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育敏 |
| 地址: | 6221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国 无极 象棋 棋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棋盘,具体是中国无极象棋棋盘。
传统的中国象棋棋盘为一种长方形,上有竖线9条,横线10条,共90个交叉点。这种棋盘只能两人对弈,参赛人员局限性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二至四人娱乐,竞技的棋盘。二、三、四人可单独对弈,四人亦可对家联手弈。这种棋盘仍采用中国象棋棋子,且携带保管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棋盘上仍有若干方格及交叉点,九宫、河、界等,与传统棋盘不同的是,该盘折叠后为包状,展平时为一倒角的四边形平面。在四边形平面的一边中点自内向外沿四周缝制一根拉链至对边中点,拉上拉链,即成一包。在展平的棋盘中间有一“中宫”,“中宫”为4×4格方形,四角位置上有四个小圆点。在“中宫”四周有对称的四方空白位置为“河”。在棋盘周围四方有对称的棋格,每方三行,每两方交界处有三个对应的圆圈,为“界点”。“界点”把棋盘四周分隔为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每个梯形上底为6方格,下底为12个方格,腰为8方格。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中国无极象棋棋盘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中国无极象棋棋盘平面图。
图3为三、四人下棋时棋子在棋盘上摆法图。
图4为二人对弈时棋子在棋盘上摆法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1。本中国无极象棋棋盘采用合成革做成,内层上印制棋盘,折叠后为包袱。图中1为包体,2为拉链。拉链从一边中点,沿四周缝制至对边中点。
参照图2。在展平的棋盘中间有一“中宫”3,“中宫”为4×4格方形,四角位置上有四个小圆点4。在“中宫”3的四周有对称的四方空白位置5为“河”。在棋盘周围四方有对称的棋格,每方三行,每两方交界处有三个对应的圆圈6,为“界点”。“界点”把棋盘四周分隔为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为6个方格,下底为12个方格,腰为8方格。“中宫”3的四角上的圆点4和相对应的第二个“界点”是相邻两方的象的“同位”7。
棋子采用中国象棋棋子,分红、黄、绿、白四种颜色。
参照图3。三、四人下棋时,可单独对弈,四人亦可对家联手弈。棋中仍以“照将”吃掉老帅为目的,但可根据棋中局势,若力量平衡,“照将”时可吃可不吃。谁的“帅”被吃掉,即不能再弈,剩余的“死棋”留在棋局中供其他方利用。
各棋子的基本走法、功能、着道与中国象棋完全一样。棋中布局按棋子的不同功能,根据中国象棋的布局和着道灵活掌握。因为是多人对弈,棋局比二人对弈复杂得多。
棋盘上的“界点”作为相邻两方的界线,各方的车、炮在“界点”上必须停留一步,作为限制,但如果“界点”有棋子,炮可借“界点”上的棋子翻打“吃子”。车、马、炮亦可吃“界点”上的子。各方的兵过“界点”、“河”后可以前后左右进一步,但不能退回自己“界点”“河”内。其中在等腰梯形上底左、右两侧的“奇兵”可以两个方位过界河,图中以“↑→”(3A)、“←↑”(3A)标记。
“中宫”3的四角上的圆点4和相对应的第二个界点是相邻两方的象的“同位”,在“同位”上相邻两方的象均可相互吃掉对方和其它棋子。
棋的走法各方按红先沿反时针方向依次进行,每步各走一子。
参照图4。二人对弈时,棋子的摆法按中国象棋摆,规则和布局亦同,车、炮不再受“界点”的限制,两边的边线按棋盘中相邻两边的炮位线为准,边兵则摆放在炮位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携带方便,不受场地、环境限制。
2、人数可增至四人,参赛人员多,趣味更大。
3、使用中国象棋棋子,且基本走法,着道与中国象棋完全一样,易于大众接受,便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东,未经李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44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