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催化电子交换除氧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11559.1 | 申请日: | 1992-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民;李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为民 |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苗俊 |
| 地址: | 2500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催化 电子 交换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催化电子交换除氧器,属于水处理设备。
目前使用的除氧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分散式的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一种是组合式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前一种除氧器的占地面积大,而且两种除氧器中的除氧剂使用寿命都较短,一般在工作24小时后即需再生,给工作造成极大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除氧剂使用周期长,除氧效果好的组合式催化电子交换除氧器。
本实用新型带有一钢架,药箱位于钢架上方,带有活性炭层的第一除氧罐和带有氧化还原树脂层的第二除氧罐分别固定在钢架的两端,且管道依次将药箱的第一、第二除氧罐串接。另外,有一除氧水箱通过管道与第二除氧罐的出水口固连,其上部带有溢水口、下部带有进水口,箱内有一四周带有与其内壁配合的密封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氧水箱的剖面图。
其中:A-排气罐,B-进水龙头,C-除氧罐,D-流量计,E-活性炭层,F-混合器,G-多孔过滤板,H-计量泵,I-钢架,J-多孔过滤板,K-药泵,L-氧化还原树脂,M-加药罐,N-除氧罐,O-进水龙头,P-排气罐,Q-测氧仪,R-药箱,S-压力表,T-浮板,U-密封板压条,V-密封板,W-浮板托架,X1、X2-锅炉给水泵吸水管,Y-进水管,Z-溢水管,1~23-阀门,a-除氧出水管,b-配药软水进水管,c-软水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由钢架〔I〕、两个除氧罐〔C〕、〔N〕、药箱〔R〕加药罐〔M〕和氧化还原树脂的再生系统组成。本实用新型以钢架〔I〕为基础,除氧罐〔C〕、〔N〕和加药罐〔M〕固定在钢架〔I〕上。两除氧罐〔C〕、〔N〕的顶部各有与罐内相通的排气罐〔A〕、〔P〕和进水管,两进水管有分别通过阀门〔9〕、〔12〕与外界相通的支管。除氧罐〔C〕、〔N〕内有除氧剂层,其中,除氧罐〔C〕内的为活性炭层〔E〕而除氧罐〔N〕内的为氧化还原树脂层〔L〕。除氧剂层的下方各有一多孔过滤板〔G〕、〔J〕,且两除氧罐的底部均有一出水管,并有分别由阀门〔18〕、〔20〕控制的通向外界的支管,除氧罐〔N〕的出水管有一通过阀门〔8〕与除氧出水管〔a〕相接的支管,并由除氧出水管接除氧水箱。除氧罐〔C〕的出水管通过阀门〔21〕、〔5〕与除氧罐〔N〕的进水管相接。药箱〔R〕位于钢架〔I〕上方,经依次连接阀门〔15〕、计量泵〔H〕、阀门〔16〕混合器〔F〕、阀门〔13〕、流量计〔D〕、阀门〔1〕的管道与除氧罐〔C〕的进水管相接。本实用新型的软化水进水管〔C〕与混合器〔F〕的入口相接,同时经阀门〔10〕接阀门〔6〕及加药罐〔M〕的上部,由阀门〔6〕再接药箱〔R〕。再生系统由药箱〔R〕、药泵〔K〕、流量计〔D〕组成,管道由药箱〔R〕经阀门〔7〕、药泵〔K〕、阀门〔14〕、流量计〔D〕、阀门〔2〕接除氧罐〔N〕的进水管。药泵〔K〕的出水口经阀门〔19〕接加药罐〔M〕的底部,该处有一由阀门〔22〕控制并与外界相通的支管。配药软化进水管〔b〕经阀门〔11〕接在阀门〔7〕和药泵〔K〕之间的管道上,这段管道上还有一段通过阀门〔17〕与外界相通的支管。另外,流量计〔D〕与阀门〔1〕、〔2〕之间的管道上接有压力表〔S〕,并有两段分别由阀门〔3〕、〔4〕控制的管道接在阀门〔21〕的两端。药箱〔R〕的下方固定有一测氧仪〔Q〕,根据需要能测量相应管道中软化水的O2的含量。
本实用新型的除氧水箱的一园形或矩形箱体,其外表的侧面上方有一溢水管〔2〕,下方有进水管〔Y〕及锅炉给水泵吸水管〔X1〕、〔X2〕,箱内有一浮板〔T〕,其下表面与硬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板结合,浮板〔T〕的四周有与除氧水箱的内壁配合的密封板〔V〕,浮板〔T〕与密封板〔V〕之间有密封压条〔U〕,除氧水箱的内底面上固定有浮板托架〔W〕,使浮板〔T〕不会堵塞进水管〔Y〕和锅炉给水泵吸水管〔X1〕、〔X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为民,未经王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11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设备电路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 下一篇:防渗漏套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