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容法高速自动定碳仪无效
| 申请号: | 92209268.0 | 申请日: | 1992-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2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徐生 |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玮 |
| 地址: | 5451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容法 高速 自动 定碳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定钢铁和其它金属材料中碳含量的气容法高速自动定碳仪。
气容法定碳具有测定范围宽,分析结果准等优点,但手工操作的经典定碳仪,操作手续繁杂、测定速度慢,为此国内曾研制过多种气容法自动定碳仪,目前以无锡高速分析仪器厂生产的微机自动定碳仪结构较先进,但该仪器和现有其它各种气容法自动定碳仪的结构都与手工操作的经典定碳仪基本相同,仍采用一个吸收器配合一根量气管的传统结构,因而仍存在如下问题:①在测定过程中经量气管定容进入吸收器的试样混合气体通过KoH溶液吸收CO2气体后,还需再回复到量气管中进行读数,造成被测气体流通不畅,因而影响了单样测定速度,尤其当成批试样连续测定时,必须要等前一试样的准备、通氧、对零、吸收、回复、读数六道测定程序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始进行后一试样的测定,使仪器本身及其配套的高温燃烧炉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严重影响了成批试样的连续测定速度。由于仪器还是以六道测定程序来逐一确定控制动作,完成测定程序所需的控制动作多,使自动控制电路极为复杂,加之量气管顶端的液位电极处于既是准备程序的终点位置,又是吸收程序的终点位置,由于准备程序和吸收程序是前后分开进行测定的,一个液位电极很难前后分两次作为两个不同程序的终点控制,因此虽然采用微机控制,但仍未能实现批量试样连续测定全自动。
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在于克服上述仪器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测定速度快、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电路简单,能达到单样和批量试样连续测定全自动的气容法高速自动定碳仪。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吸收器的两边通过气路通断开关分别连接有定容管和读数管,将水准瓶分别连接在定容管和读数管的下端,水准瓶经气路通断开关与动力气源相接,测定时,试样混合气体经定容管定容后,进入吸收器被KOH溶液吸收CO2气体后,剩余气体直接进入读数管读数,得出碳的百分含量。批样连测时,当前一试样混合气体进入吸收器后,第二试样混合气体即进入定容管与第一试样的后三道未测程序同时进行测定,直到第一试样得出结果,第三试样的测定程序又开始和第二试样后三道未测定程序同时进行,依此类推,每次同时进行两道不同的测定程序从而完成批样中碳的测定。
测定程序的自动控制电路,是将装在定容管和定容管连通的水准瓶内每组能同时控制两道不同测定程序终点的液位电极接在电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上,通过液位电极的通断使继电器吸合与释放,从而控制气路通断开关的工作状态,对被测气体的通断与转换实施控制,完成对试样中碳的自动测定。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璃仪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之程序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本高速定碳仪包括一个由容器a、内导气管b、带孔喷头c及外导气管d组成的吸收器2,在吸收器2的两边分别通过电磁气阀11、12与定容管1和读数管3连通,读数管3通过电磁气阀12与大气相通,打开装在定容管1上方的电磁气阀10,可使定容管1与大气相通。在定容管1和读数管3的下端分别接有水准瓶4、5,水准瓶4、5与动力气源之间设有电磁气阀13、14,以控制进入水准瓶内动力气通断,在氧气源与高温燃烧炉之间设有电磁气阀8(图中未画出)以控制进入高温燃烧炉氧气的通断,在试样混合气入口处和定容管1之间装有电磁气阀9,可控制进入定容管1内试样混合气的通断。本实用新型将读数标尺7装在读数管3处。
本定碳仪通过图2所示的程序自动控制电路控制各管路之间电磁气阀的通断,以实现对单试样或批量试样中碳测定的连续全自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徐生,未经李徐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9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