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调供水花盆无效
申请号: | 92209200.1 | 申请日: | 199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7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25 |
发明(设计)人: | 丁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一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关松寿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调 供水 花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花卉裁培容器。
现有的裁培花卉用的花盆或花箱。为防止植物根部腐烂均采用带有透气性和渗水性的陶土或木料制成。但因陶制花盆或木制花箱外观不够华美,人们为了美化环境,有时需将化盆花箱装于精美的瓷盆、金属盆之内。养过花卉的人们都知道许多花卉对水份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水多则烂根,水少则干枯。需要人们根据裁培知识和经验,按时按量去浇水,才能保证花卉的旺盛、美观以及正常生长。因此,许多花卉尽管人们非常喜爱,但由于不具备一定技巧和精力,而不能培养。也有时花卉会因种花人外出或忘记浇水而干枯死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调供水花盆,在土壤干燥时自动补水,以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维持花卉的正常生长。该花盆的蓄水器可保证花盆几天至十几天的需水量,既使种花人外出或其它原因多日不给花卉浇水,也不会造成花卉干枯。同时因该花盆供水量可以调节,既使没有养花经验的人也能养花,并能维持花卉的旺盛生长本发盆给专业与圆艺爱好者均带来方便。该盆在制造上不必考虑材料的透气性与渗水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自调供水花盆由盆体和蓄水器构成在盆体底面的中部开设上水孔,将一个面积大于上水孔孔径的,由针织物构成的供水垫盖于上水孔之上,供水垫中心带有一个针织或编织捻制的吸水绳线,吸水绳线由上水孔穿出盆体底部。盆体下设置与盆体匹配的蓄水器,吸水绳线伸入蓄水器下部,最好到达其底部。
本实用新型自调供水花盆,利用吸水绳线的毛细管作用,可将蓄水器中的水份吸至供水垫,该供水垫与土壤有较大接触面,通过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使水份均布于盆内土壤中。本装置可通过调整吸水绳线的粗细,使供水量加大或减少,以适应不同花卉的需水量。蓄水器内的水量一般可供使用数日至十几日。只要蓄水器中有水、花盆即可自动供水,使花盆中的土壤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同时也不会发生因浇水过多造成根部腐烂。这样既使没有养花经验的人也能较好地养护花卉,也不会因多日不给花浇水造成花卉干枯,给专业与圆艺爱好者带来方便。本自调供水花盆还为施肥带来方便,只需在蓄水器的水中放入适量肥料,肥料即可随水份进入土壤中,而不需将肥料进入土壤中。本花盆既使用不带透气和渗水性的材料,也具有同样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自调供水花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盆体与蓄水器结为一体的供水花盆
如图1所示,自调供水花盆由盆体1和蓄水器9构成,盆体1的底部有上水孔11,该孔上盖有供水垫2,供水垫中部有吸水绳线10穿过上水孔垂至蓄水器的底部。为了能更好地起到调节水份的作用,使多余的水份能排出盆外,可在盆底上水孔的周围开设排水孔3,孔内穿过由针织或编织捻制的滴水绳线4,为了不致使滴水绳线脱出排水孔,可使绳线的上部做得粗些或打一个结。蓄水器侧壁的上部设置通气孔5,滴水绳线4的下端应位于通气孔之上。当盆内土壤水份过多时,滴水绳线会吸收水份,当水份达到饱和时会沿绳线向下滴入蓄水器中,同时通风孔起到通风和挥发绳线水份的作用。为了得知蓄水器内的水量,可在蓄水器内设置浮漂6,浮漂上有软线7穿过通风孔软线的另一端装有标示物8,当水位下降时浮漂下降,标示物上升,反之标示物下降,从而可以得知器内水量多少。图2展示了该花盆的另一实施例,即可将盆体与蓄水器结为一体,在侧壁的上盆底部位设有挡圈13,在挡圈上放置活动盆底12,盆底同样设上水孔及排水孔等。此时通气孔可同时作为注水孔。该结构可使花盆结构整体性强便于移动。在花盆供悬挂时或作为壁挂形式时,可使盆体与蓄水器分离,将盆体悬吊起来或挂于墙上,将吸水绳线加长并用塑料管或橡胶管套起来,引入放于低处的蓄水器中。此时因蓄水器可放于隐蔽之处,蓄水器使用普通水瓶等盛水器皿即可,这一结构解决了悬吊花盆或壁挂浇水不便的问题,同时可选择轻而美观的材料如塑料、金属制造,使花盆得到较好的外观。也可用一个蓄水器带动多个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一,未经丁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9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