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气阻水阀门无效
| 申请号: | 92208331.2 | 申请日: | 199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朱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胜利 |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水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暖气上的排气阻水阀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目前使用的排水阀门,大多是非阻水型阀门。这类阀门既可排气亦可排水。但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缺点,只要用户一使用暖气里的热水,就要不断地往锅炉里加冷水,这样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热能消耗,更严重地是要不断进行水处理,以补充锅炉所需的软化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排气阻水功能的阀门,以便克服现有排气阀门的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运用水的浮力,水流的冲力以及水的粘滞力,把一个比重略大于水的阻水滚珠推上聚流圆锥斜面堵住喷流口,从而达到阻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特征在于将一个阀门主体、分流体、阻水滚珠、手动排气阀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通过阀门主体上的接口螺丝安装在暖气上。手动排气阀的作用是排气,并防止气体回流和水渗漏。手动排气阀的构造特点在于其圆锥堵头的底面直径大于顶杆直径,装上销子,并将销子孔铆死,手动排气阀和销子即可完全避免了被卸下的可能。分流体上有五道槽,将其装入阀门主体后形成分流孔,其作用是阀门排气时,五孔的排气量相等。当水面上升高于喷流口时,因处在水面上方的分流孔无气流通过,而处在水面下方的分流孔不超过三个,此时喷流口喷出的水全部由处在水面下方的分流孔来提供。这样作用在滚珠上的冲力相应增大。在制造阻水滚珠时,所选用材料的比重要求略大于水的比重。因此在水的浮力和水流的冲力、粘滞力的作用下,小球将沿聚流圆锥斜面向喷流口滚动,以堵住喷流口形成阻水作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主要优点在于具有很好的排气阻水性能,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和水资源,减少了经济损失,另外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说明书的附图1为排气阻水阀门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排气阻水阀门阻水示意图,附图3为分流孔分布示意图,附图4为销子装配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设计方案予以进一步说明并且提供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排气阻水阀门是由阀门主体[1],分流体[4],阻水滚珠[3],手动排气阀[13],销子[12]构成,并通过接口螺丝[5]将其安装在暖气[7]上。阻水滚珠[3]被分流体[4]封在阀门主体[1]内,并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参照图1、3所示,分流体[4]设有均匀分布的五道槽[6],将其紧配合装入阀门主体[1]后,形成五个分流孔[16]。参照图2,打开手动排气阀[13]后,暖气[7]里的气体通过分流孔[6],经过喷流口[9],由排气孔[2]排出。当水面[15]上升淹没喷流口[9]时,至少有两个分流孔[16]处于水面[15]上方,因暖气[7]内压强不变,则气体体积不变。水面[15]上方的两个分流孔[16]无气流通过。喷流口[9]射出的水由水面[15]下的三个分流孔[16]提供,从而阻水滚珠[3]所受到水流的冲力相应增大。阀门主体[1]内有一聚流圆锥斜面[8],其顶角连接喷流口[9]。因阻水滚珠[3]在聚流圆锥斜面[8]上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沿斜面的分量必须小于冲力,因而聚流圆锥斜面[8]的坡度,要求由比重略大于水的阻水滚珠[3]来决定。在水流的冲力和粘滞力的作用下,阻水滚珠[3]沿聚流圆锥面[8]向上滚动,堵住喷流口[9]。由于暖气[7]内的压强大于外部压强,致使阻水滚珠[3]不会自动脱离喷流口[9]。当手动排气阀[13]向前旋进时,圆锥堵头[10]堵住喷流口[9],而阻水滚珠[3]的缓慢渗漏,使喷流口[9]内的压强逐渐接近暖气[7]内的压强,可使阻水滚珠[3]得以脱离喷流口[9]回到原位。
手动排气阀[13]后端为手轮[14],前端为圆锥堵头[10],当旋转手轮[14]时,圆锥堵头[10]将堵上或离开喷流口[9],参照图1、4,顶杆[11]的直径小于圆锥堵头[10]的底面直径,当销子[12]装上后可防止手动排气阀[13]被卸下,销子[12]与销子孔[17]属紧配合,将销子[12]压入阀门主体[1]内,因此也排除了销子[12]被拆卸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胜利,未经朱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8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