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烟器无效
申请号: | 92207784.3 | 申请日: | 199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3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0-07 |
发明(设计)人: | 贾炳山;赵双喜;纪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炳山;赵双喜;纪祥林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兼作照明灯具的滤烟器。
本人于1991年6月25日已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申请号为91216514.6的滤烟器,其结构特征主要是有两个可活动的吸盘,机座上装有引风机,引风机上方固定有滤烟罩,滤烟器工作时,电机带动扇叶转动产生吸力,使烟雾经吸盘、管道进入引风机,经滤烟罩内滤膜滤除烟雾,达到空气清新之目的,但是,这种滤烟器缺点是吸盘吸力不足,烟雾不能全部吸入,其原因是引风机与吸盘之间有一管道,并有一定距离,直接影响了引风机的吸力,所以使用效果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以上缺点,在上述已申报的滤烟器基础上,一种吸力大、能够使烟雾全部吸入的滤烟器。
具体解决方法是:将引风机与吸盘安装在一起,电机带动扇叶转动产生吸力,直接吸除烟雾,这样就解决了上述提到的吸力不足的缺点,并且使吸头有足够的吸力。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
图1为吸头结构示意图
图2兼作照明灯的滤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吸头俯视图
1、风帽 2、扇叶 3、电机 4、过滤层 5、滤布 6、缓冲软网 7、外壳罩 8、挡风槽 9、下护网 10、滑动托架 11、托座 12、连接轴 13、装饰罩 14、螺母 15、支臂 16、定向杆 17、吸头 18、调整扭 19、照明灯具 20、支撑杆 21、开关 22、紧定环 23、底座 24、电源插头 25、U型架 26、滑道 27、支臂轴 28、凸轴 29、上护网。
如图1、图2、图3所示,这种兼作照明灯的滤烟器主要指、吸头17、滑动托架10、定向杆16、支撑杆20、照明灯具19、开关21。
吸头17包括
(1)外壳罩7,其顶面装有可通风的上护网29,底边有向内弯曲的挡风槽8。
(2)下护网9,下护网9安装固定在外壳罩7底部内侧,并封住底部。
(3)电机3,电机3固定在外壳罩7内,扇叶2位于挡风槽8向内弯曲边内侧。
(4)缓冲软网6,缓冲软网6安装在外壳罩7内侧,风机3上方。
(5)滤布5,滤布5固定安装在外壳罩7内,缓冲软网上方。
(6)过滤层4,过滤层4安装在外壳罩7内,滤布5上方。
滤烟器工作时,电机3带动扇叶2转动产生吸力,烟雾从吸头17底部吸入吸头17内,经缓冲软网6使风力冲击力减小,并均匀通过,滤布5为M型多面折叠状,以增大滤布5的通风量,引风机吸入的气体通过时,烟雾被滤布5吸附,过滤层4主要由颗粒状活性炭构成,颗粒之间有一定间隙,可使气体通过,当被滤除烟雾的气体通过时,气体中有害物质及烟雾异味被活性炭吸收,使过滤后的气体空气清新,由于扇叶2转动产生的吸力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被吸入的气体不能瞬间通过缓冲软网6、滤布5、过滤层4、所以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一部分被吸头17吸入的气体延外壳罩7内侧壁向下,至底部时被挡风槽8挡住,在挡风槽8内侧弯曲边的作用下,气体被折返并再次被扇叶2压入缓冲软网6、滤布5、过滤层4,直至过滤后从上护网29排出吸头17、定向杆16为长方形,一端设有轴孔并与支撑杆20顶部的连接轴12活动连接,并被托座11托住,定向杆16可圆周转动,滑动托架10套装在定向杆16上,可前后滑动,其上部为平面,左右各开有一弧形的滑道26,支臂15上固定有与滑道26配合的凸轴28,可控制支臂15的左右移动范围,支臂15一端开有一圆孔与滑动托架10上方固定安装的支臂轴27活动连接,并用螺母14定位,使支臂15在滑动托架10上方可左右移动,支臂15另一端与U型架25固定连接,U型架25两端部与外壳罩7连接,并设有调整扭18,松动调整扭18可调整吸头17的角度,定向杆16前端下方安装有用于照明的灯具19,支撑杆20上固定安装有控制电机3,照明灯具19的开关,底座23上方有一可调整支撑杆20高度的紧定环22,下方设有电源插头24,支撑杆20顶端装有用于装饰的装饰罩1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家庭、办公室、客房、车厢等多种场合都可使用,移动方便,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在不扩散的情况下立即被滤除,减少空气污染,避免被动受害,使室内空气清新,吸头可为若干个,以适用若干个吸烟者的情况,整个滤烟器外型可设计成不同形状,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炳山;赵双喜;纪祥林,未经贾炳山;赵双喜;纪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7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切削刀的倒角刀具
- 下一篇:适用于眼科用途的中等折射率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