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轴向进气式多管除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92206192.0 | 申请日: | 1992-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37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海;李振宇;袁德坡;高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地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承满 |
| 地址: | 061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轴向 进气式多管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特别适用于锅炉烟气除尘。
目前常用的除尘设备有电除尘器、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虽高,但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检修、维护、运行工作量大,费用高,且对大颗粒灰尘除尘效果较差;花岗岩水膜除尘器,耗水量大,需废水回收处理设备,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还容易造成尾部烟道化学腐蚀。而旋风除尘器则技术要求低,是一种通用的除尘设备,但目前使用的旋风除尘器装置除尘效率低,由于机械磨损,筒体易磨穿导致报废,使用寿命较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减少压力损失、降低设备体积、使用寿命长的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螺旋轴向进气式多管除尘器,包括上烟箱、下烟箱、导管箱体和灰斗,烟气入口管设在下烟箱上,烟气出口管设在上烟箱上,螺旋式导流管设置在下烟箱内,导管箱体内设置有圆锥体管,螺旋式导流管下端插入圆锥体管内,其特征在于螺旋式导流管由导流管和装在其外侧的导流板组成,灰斗底部装有锁启装置。含尘烟气经入口进入除尘器的下烟箱,沿螺旋式导流管与圆锥体管的环隙自上而下流动,在导流板的螺旋通道的导行作用下,沿导流管外壁作高速旋转运动,由于高速旋转的作用产生离心沉降力,粉尘颗粒被甩向圆锥体管内壁,并沿锥体管落入灰斗,被净化后的烟气沿螺旋式导流管自上而下进入烟囱排出。落入灰斗的粉尘,汇集到一定的量,靠其自重的作用顶开锁启装置自动排出,锁启装置载有配重,当灰斗中有少量粉尘时,锁启装置靠配重的作用锁住灰斗底部的清灰口,实现自动清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2为螺旋导流管结构图。
附图3为导流板结构图。
附图4为锁启装置结构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烟箱1、下烟箱4、导管箱体6和灰斗8,烟气入口管11设在下烟箱4上,烟气出口管2设在上烟箱1上,螺旋式导流管设置在下烟箱4内,导管箱体6内设置有圆锥体管7,螺旋式导流管下端插入圆锥体管7内,其特征在于螺旋式导流管由导流管3和装在其外侧的导流板5组成,灰斗8底部装有锁启装置10。为使气流旋转符合尘粒的运动轨迹,导流板5为螺旋线导流板,最好为对数螺旋线导流板,其绕导流管3外侧3/4周,导流板5垂直于导流管3轴线。本实用新型为多管型,螺旋式导流管至少在三个以上,均布排布在下烟箱4内,用螺栓固定在烟箱的隔板上。圆锥体管7与螺旋式导流管一一对应,用螺栓固定在箱体6与下烟箱4和灰斗8的隔板上。导流管3和圆锥体管7是铸铁的,除尘器安装在支架9上。锁启装置10由支承体12、配重13、横杆14、压杆15和舌板16组成,舌板16通过吊链悬挂在支承体12上,压杆15压住舌板16并与横杆14铰接,横杆14的一端铰接在支承体12上,横杆14上有一配重13,配重13可在横杆14上移动,以调整对舌板16的压力。舌板16靠清灰口一侧为一层橡胶材料,以保证除尘器内部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为分体式结构,上烟箱1、下烟箱4、导管箱体6为圆筒形,灰斗8为圆锥筒形,上烟箱1与下烟箱4、下烟箱4与导管箱体6、导管箱体6与灰斗8用法兰连接,烟气入口11和出口2相对安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管并联型式,但旋转运动采用了螺旋板导向,大大简化了设备结构,克服了一般多管并联时,因布气不均或进口堵塞等影响除尘效果的因素。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等指标均为优于一般的串、并联结构,实测除尘率在94%以上,压力损失小于0.9KPa。
2、本实用9结构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无附属设备,集合化程度高,适宜于电厂及各种工业、生活锅炉以及窑炉的配套安装和改造。本实用新型钢材耗量比同类产品少30-50%,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除尘管采用螺栓连接,便于维修和更换易损部件。
3、螺旋式导流管和圆锥体管系铸铁材质,耐腐蚀,耐磨性,运行8-10年不会因磨损而影响设备运行。
4、本实用新型对煤种变化和锅炉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当锅炉由设计值(100%)负荷减至50%时,除尘效率下降<1%。
5、本实用新型集消烟技术、重力、撞击和分离技术为一体,割粒径dc50<5μm,进口烟气利用速度变化使部分较大的尘粒自然沉降。因布气均匀,避免烟尘浓度过高而降低每个分离器的除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地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未经沧州地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6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