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保持架低磨损滚动球轴承无效
| 申请号: | 92203957.7 | 申请日: | 1992-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2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蒋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克生 |
| 主分类号: | F16C19/00 | 分类号: | F16C19/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平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持 磨损 滚动 球轴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高速运转、并具有较大负荷量的无保持架低磨损滚动球轴承,属一种通用机械件。
提高滚动球轴承的极限转速和它的额定负荷量是改善滚动球轴承性能的两个重要途径。现有的滚动球轴承中已存在有无保持架的滚动球轴承,由于它能设置安装较多的滚动体,因而具有较大的负荷量,但在运转时,由于相邻各滚动体之间存在着相对滑动,使它的极限转速受到很大的限制,设有保持架的滚动球轴承可以避免滚动体间的相对滑动,不过因滚动体与保持架之间仍存在有滑动摩擦以及滚道内滚动体数量的减少,其极限转速和负荷能力仍然受到较大的限制。中国专利CN1042972A中公开了一种“无滑动摩擦磨损的纯滚动母子轴承”,该轴承采用子滚动体与母滚动体相间隔设置的结构,去除了轴承中的保持架,避免了轴承中滚动体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然而该轴承的子滚动体设置于母滚动体的公转轨迹线上,使母滚动体间隔距离增大,数量相应减少,子滚动体还需要定位环装置来定位仍存在着一定的滑动摩擦,且多孔状的定位环其结构强度难以适应轴承的高速运转,所以对轴承工作性能的改善和提高仍然构成一定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避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保持架低损磨滚动球轴承,它不仅负荷量较大,而且具有较高的极限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由以下方案来实现:具有外圈1、内圈3和滚动体2,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内、外圈之间至少设置有二排并列的滚动体2,在各滚动体之间设有能使各滚动体均匀隔开的隔离球装置。
上述方案中,隔离球装置可由隔离球4和托圈5构成,或者可由隔离球4单独构成,隔离球4可设置于四个滚动体的内侧或外侧,使滚动体2沿周向均匀隔开。
根据上述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点在于在各滚动体之间设置了隔离球装置,这样,既可去掉保持架,又能使各滚动体之间沿周向间隔开一定的间隙,当轴承高速转动时,滚动体2与内、外圈1、3作纯滚动运转,各滚动体之间不再有相对的滑动,隔离球4夹持于四个滚动体之间,由于前后滚动体的旋转带动,使隔离球4作反向的纯滚动运转,并与滚动体一起进行公转,从上述的运动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在运转工作时,只存在有纯滚动摩擦,而没有各机件间的相对滑动摩擦,这不仅减少了各机件的磨损,提高了轴承的传动效率,而且也大大减少了摩擦热的产生,降低了轴承的工作温度,从而使轴承的极限转速得到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去除了保持架,滚道内周向空间增长,可设置更多些的滚动体,这显然可使本实用新型的负荷量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具有外圈1和内圈3,内圈可由二个圈合并而成,以便于轴承的装配,在内、外圈间设有二排并列的滚道,装有二排并列的滚动体2,在各滚动体之间的内侧位安有一隔离球4,使滚动体之间沿周向隔开一定的间隙,隔离球的内面由托圈5支承,托圈设置在内圈3开设的环槽6中,并彼此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以避免相互间产生相对滑动摩擦,轴承运转时,托圈5由隔离球的作用作纯滚动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它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隔离球4设置于各滚动体间的外侧位并受托圈5支承。在外圈1上开设有环槽6,内安有支承隔离球4的托圈5,托圈与环槽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外圈1为二圈合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设有托圈5,仅在各滚动体间的内侧位安装一个隔离球4,这种结构在低速转动时,隔离球4会与内圈产生相对的滑动,但在高速运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可使其与内圈脱开一定的间隙,而仅与滚动体之间作纯滚动运转。
根据实际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滚动体可沿轴向设置三排或多排,且每排之间要设置一排与之匹配的隔离球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克生,未经蒋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39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