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凸轮缝纫机针车花纹变化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2202562.2 | 申请日: | 1992-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昌铭 |
| 主分类号: | D05B3/00 | 分类号: | D05B3/0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樱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五股***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缝纫机 花纹 变化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工具的改进。
人们喜欢美丽的饰物,尤其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纺织品,如棉被、衣物、窗帘布等,人们要求它除了具备本身功能外,还具有装饰美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甚至连布料的缝制针迹、针距、纹路等,不仅需要缝制牢靠,还需要具备美丽花纹增加美感。
常见的缝纫机的缝纫车板及绣花装置,如第1图及第2图所示,其中图1的缝纫针线只有直线功能,图2具有靠模轨道3及随靠模机构2运动的送料台面1,使缝纫针线可制曲线,这两种机构在使用中具有下述缺点:
(1)图1的直线针板花纹机构不具备任何针迹变化,单纯只是车缝布料,产品没有美感。
(2)图2的靠模针板花纹机构虽具有曲线运动的功能,但由于需用人工推动无法维持产品一致性。
(3)上述两种机构的缝纫针随车针座4的驱动与送料台面及送料转轴完全独立,因此在最初与最末的送料时以及曲线针车花纹时,很显而易见的是缝纫针上下行程无法配合送料速度及曲线运动,造成车缝线节距不等,使得产品质量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凸轮式送针装置,它利用双凸轮的转动,使得送料台面及缝纫针迹距离动作行程受凸轮形状控制,得到具有花纹顺畅,针迹均匀的曲线针迹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凸轮形状可以按设计及市场需求,将欲缝制的花纹形状以不同的凸轮轮廓成形,成为可以更换凸轮的变化机构,使产吕更新变化快,设备更换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X向凸轮轴具有止逆单向轴承,如因机电故障或操作人员不慎将马达逆转时,不致产生现有缝纫机经常出现的断线、绞线、乃至断针等事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凸轮缝纫机针车花纹变化机构,包括凸轮、送料台面、车针,其特征是:在齿轮箱内水平设置Y凸轮及与其联动的Y轴驱动板50,垂直设置X凸轮及与其联动的X轴驱动板70,主动轴100一端接马达,另端通过齿轮箱内的传动轴200、惰轮轴300、驱动轴400、Y向凸轮轴500、X向凸轮轴600、止逆轴700a、700b、连动轴800、扭力轴900的蜗轮蜗杆系统,传动Y轴驱动板50,X轴驱动板70及与扭力轴连接的车针传动轴90至送料台面1;针迹变化调整机构包括:Y向凸轮轴500,套于Y向凸轮轴上的凸轮Y与辊子51a、51b接触,该辊子51a、51b固定在Y轴驱动板50上,X向凸轮轴700与Y向凸轮轴垂直,套于X向凸轮轴上的凸轮X与辊子71a、71b接触,该辊子71a、71b固定在两侧带齿条的X轴驱动板70上,主动轴100一端接马达,另端通过蜗杆103而与传动轴200的蜗轮201啮合,传动轴200与主动轴100呈90°,传动轴200的另端通过正齿轮202啮合302、402,传动驱动轴400的正齿轮401,该正齿轮401与Y向凸轮轴500左端的正齿轮502啮合,在Y向凸轮轴500中央设伞形斜齿轮503与X向凸轮轴600下端的斜齿轮602啮合;变速调整机构包括:蜗轮201带动三个可拆卸的正齿轮,即传动轴的正齿轮202、惰轮轴的正齿轮302,驱动轴的正齿轮402,该惰轮轴300在一“Y”形的支持板301上固定,支持板301固定于固定座304及凸缘303上;止逆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在X向凸轮轴600两侧平行设置止逆轴700a、700b,该止逆轴700a、700b上端有两个正齿轮701a、701b与X轴驱动板70的两侧齿条啮合,止逆轴700a、700b在齿轮箱10内套设套筒703a、703b,该套筒703a、703b,以及滑动配合于X向凸轮轴600的套筒603,分别与正齿轮604、704a、704b啮合,在套筒703a、703b内部安装止逆单向轴承702a、702b,套筒603的最下端设斜齿轮605斜接连动轴800的斜齿轮801,连动轴另端斜齿轮802斜接扭力轴900一端的斜齿轮902,扭力轴900靠齿轮箱侧用万向接头903连接车针传动轴90。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特点:
(1)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缝纫针迹花纹能够按照凸轮X、Y的轮廓组合变化,使产品能够紧跟市场动向,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
(2)由于利用双凸轮控制布料卷送,送针及曲线运动,使针迹节距均匀,不产生大小差距;且曲线平滑;又不致产生因人工手动控制疏忽所造成的废品,成品率高。
(3)能够通过变速调整机构得出相同花纹但针迹节距及曲线间距不同的针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昌铭,未经吴昌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2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