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屉式笔式电脑无效
| 申请号: | 92201181.8 | 申请日: | 1992-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5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T·库珀;M·库珀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希光 |
| 主分类号: | G06F1/00 | 分类号: | G06F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铁良,程天正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屉式笔式 电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computer),具体涉及屉式笔式电脑。
电脑的演进瞬息万变,因材料改良及元件功能日益强化之故,故以往传统的「机房」式电脑于今日观之,实属笨拙。
手提电脑,尤其是笔记本型电脑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之后,传统的电脑为一个设备的观念遂即打破,进尔笔式电脑的发展更使电脑与掌中型游乐器或电子玩具在尺寸上无所差异。
事实上,笔式电脑之所以具存在价值,除上述之体积小以外,尚因其输入简单,以笔在LCD(液晶显示器)上书写即可输入,且可以图式方式输入,这对于一向将输入等同于键盘输入的一般人而言,因无打字与操作键盘,而确实便捷无比。其实,笔式电脑的体积得以缩小,亦与去除键盘有因果上的关系。
事实上,笔式电脑如手提电脑一般,在基本元件配置及线路设计上均已成熟,因此,可追求与需改良的是如何使笔式电脑更易于装卸、维修甚至更新。
由于笔式电脑体积甚小(有掌中型的),如须维修,经常须打开外壳,容易造成主机板的故障(尚有静电产生将严重影响电子元件),且LCD常因不慎而破裂。
有鉴于此,申请人乃本于长年来从事电脑产销,并先后有多项电脑专利,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的「屉式笔式电脑」。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请先参阅附图所示: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屉式笔式电脑的立体分解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屉式笔式电脑包括一个座体1及一个屉盒2。
其中,座体1为一扁长方形体,其上方为主机板11及一液晶显示幕12所形成的平面状,下方则开立一座槽13,且藉两侧的座脚14各水平延伸一个座翼15,以形成一槽道供屉盒2嵌入并支撑。
为使其可夹持,故于座脚14上设置多个具弹性的夹持元件,使其可固定屉盒2,且具多个接点,以供连结屉盒2的各元件的电路(此俱为习知技艺,故不拟赘述)。此外,于一侧端延伸出一个集成电路插件16供外接使用。
屉盒2为一扁长方形体,三面由屉壁21围阻,其尺寸对应于上述的座槽13,使其可嵌入座槽13并定位。
在屉盒2对应于座体1的接头处,亦对应设置一接头22,使其可于屉盒2置入时嵌接,以接通电路。
在屉盒2内分别嵌置一个电池盒23、一个电源24、一个软碟机25、一个硬碟机26、且其间均具有相关连接的线路(此为习知的装置),且与屉盒2之间具有固定装置,如弹性定位片等,使之不致滑脱。
本案如此分离设计是考虑到屉盒2内的各元件在日常使用中较易耗损或故障,必须定期保养维护及替换,只要将屉盒2抽出,分别进行即可。而主机板11及液晶显示幕12,其在损毁后修护的成本太高,与于重新购置不相上下,故无分离的必要。
经由本案的实施,可使笔式电脑维修容易,替换元件亦较便捷,且日后须加置其他组件如CO-ROM(顾客拥有的只读存在器芯片)、TV(电视)选台器等均具有足够的空间,可弹性的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希光,未经马希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1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