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渔船拖网间距自动调节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2200317.3 | 申请日: | 1992-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9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文 |
| 主分类号: | B63B35/16 | 分类号: | B63B35/1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赛云 |
| 地址: | 31573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渔船 拖网 间距 自动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船拖网间距的调节装置。
目前我国沿海渔船主要的捕捞方式是对拖,也就是两条渔船并列拉一张网,但要求两船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两船受力基本均等保持行驶平稳。但由于风向、风浪、以及本身船向的影响,使两船出现时近时远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渔民特别是中小型渔船的渔民主要靠放松两舷边系在柱子上的两根绳索来调节船向,因为在拖网时船的舵向效果不好,已无法把握船向,因此必须借助绳索反复放松或拉紧,藉以调稳船向,这种办法原始落后,船夫要离开驾驶室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安全性差,如遇剩绳不足就有被放完的危险,此时调稳船向的可能性就没了。
本实用新型任务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驾驶员不必离开驾驶室就能操纵的、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安全性的渔船拖网间距自动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它由定滑轮、钢绳、推杆装置、换向阀、溢流阀、滤清器、油泵、油箱等构成。操纵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换向阀来控制油的流向,使推杆装置动作,带动钢绳沿着固定在船底上的定滑轮作左右移动拉动拖网之鱼绳来调稳船向,设在船舱的管路中有油泵、油箱进行供油,油泵的动力来自于主机拖动。
用这种调节装置的渔船,改善了船上工作条件,驾驶员不必离开驾驶室只要操纵换向阀就能自动达到两船间距基本一致的目的,确保船向稳定,大大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亦避免了在漆黑的夜晚出去放松绳索所造成的危险性。并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针对上述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渔船拖网间距自动调节装置(见图1-2),在船体(1)上固定两个定滑轮(10),连接拖网的鱼绳(14)通过吊环(13)与钢绳(12)的一端连接,钢绳(12)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0)与推杆装置的活塞杆(9)相连,推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船体(1)上的缸体(8)和在缸体(8)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11),它与活塞杆(9)刚性连接。与缸体(8)相连通的管路(4)上的换向阀(7)设在驾驶室内,以控制油或气的流向,换向阀(7)一路直通油箱(2),另一路经主机拖动的油泵(5)通向油箱(2)。在换向阀(7)与油泵(5)之间设有溢流阀(6),使多余的油液排入油箱(2)。在油泵(5)与油箱(2)之间设有滤清器(3),使油箱(2)中的杂物不被泵入。
对于推杆装置的设置有两个实施例,用于中舱两舷起网的。推杆装置采用组合式,共用一个缸体(8),设在船尾(如图1)。渔网若从船尾起网,推杆装置采用分体式分两个缸体(8),分设在两舷边上(如图2)。
当两船距离发生变化时,调节换向阀(7),使活塞(11)左右运动,通过活塞杆(9)带动钢绳(12)或左或右移动达到调节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文,未经陈卫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200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