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通信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2112744.8 | 申请日: | 1992-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01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9 |
| 发明(设计)人: | W·古巴;D·厄恩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5/04 | 分类号: | H04L25/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程天正 |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通信方法,在此方法中,被传输的信号在通信线路终端用一个节拍发生器取样,然后继续进行处理并且输入到一个判定器中(美国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vol.COM-35.NO.9,September 1987,第961至968页)。
通信信号可以采用这类方法进行有线或无线传输。对于有线传输是采用具有电或光传输通路的电缆或光缆。无线传输例如可以通过定向通信或卫星通信进行。通过改变传输通道的传输功能,例如通过改变具有若干金属导体的电缆长度不仅可以改变接收信号(脉冲)波型,而且也会引起相应脉冲峰值时间位置的移动。此外,脉冲的总的形变还受到温度漂移和发射机、接收机采用的元、器件容差以及电缆线容差的影响。这样,脉冲的形变不仅与时间相关,而且也依赖于某些分散度的大小。在那些同步工作并汇入一根电缆中的传输系统中,还会出现各种同期性的固定干扰,其功率大小随时间周期变化。这些干扰已在德国杂志“Frequenz”45(1991)1-2第15至22页上作了阐述。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比例(即信噪比)以及可达到的误比特率和信号传输的作用距离主要与上述这些影响因素相关。无论如何都应确保在取样到达接收机的信号时,还要得到一个可以继续处理的、可以保证使误比特率不超过给定极限值的参量。其中,取样时间的位置也是重要的。
在人们已知的各种方法和电路中,取样时间以及节拍相位通常是在生产相应部件时就一次性的调整好了。这意味着不仅其中没有充分地、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到额外的调整,而且也是这样地没有考虑到上述各种影响因素。
在前面提到的美国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中,除了一个包括信号取样和将信号输入到判定器的电路基本构成之外,没有提出任何考虑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的有效措施。同时,上述德国杂志“Freguenz”报导的方法也是如此,按此方法,由取样器提供的取样值须采用一个线性的和一个判定反馈的均衡器以及一个具有较高电路技术成本的干扰值预测器继续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进一步的发展上述方法以保证达到所允许的误比特率并且可以增大信号传输的作用距离。
此任务在本发明中是这样解决的,即:
-将判定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输入到一个相加点上,
-判定器两个信号的差值由一个控制单元的相加点给出,
-在控制单元中不断地由差值求出平均值,以及
-当相应的平均值稳定之后,则一个影响取样时间的、与节拍发生器耦合的移相器在控制单元控制下产生相应的相位移动。
就是说,除了节拍发生器之外,采用了一个移相器,该移相器通过一个控制单元,例如微控制器进行控制。由相加点将判定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差值输入到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由输入的差值求出平均值-例如均方值或绝对平均值-并且在此平均值稳定之后调节移相器变化一个给定的相位。对于移相器相位调节时刻至关重要的是,此系统在相位调节之后仍相应地回到稳定,以便给出一个稳定的差值平均值。就是说取样时间不断地匹配相应的实际情况。通过由此而实现的适当的再调节,基本上可以在最佳时刻进行取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所有变化均可以自动加以考虑。特别是对于周期性的不变的串音干扰也是如此。发射机和接收机所采用的各种部件勿需加以调节。这样,与众所周知的方法相比,误比特率可以下降,从而可以增大通过电缆线传输信号的作用距离。
本发明的有利构型将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加以说明。
本发明所述方法将藉助于作为实施例的附图加以阐述。
图1以图解形式示出了一个数字通信线路的接收机。
图2示出了实现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个电路图。
图3示出了本方法过程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方法不仅在采用电缆或光缆进行的有线通信中,而且在无线通信中均可获得应用。本方法对于采用具有若干金属导体的对称双芯电缆进行的通信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下面作为各种传输可能性的代表,仅考虑作为传输媒质的电缆。
如图1所示,失真的并且叠加上干扰的数字信号经一根电缆1到达具有一个接收滤波器3、一个取样器4和一个检波器5的接收机2。接收机2的比较详细的结构示于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电子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27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板状工件和加工其边缘的装置
- 下一篇:处理含钒残留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