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态复合法生产复合芯丝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2111994.1 | 申请日: | 1992-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45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俊;黄亚民;陈鹏;张学楷;黄廷贵;付琼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邛崃县缫丝厂 |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1B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尹光成 |
| 地址: | 611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生产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纤维为芯丝,用蚕丝包覆在外,来生产复合芯丝的新方法。
在本发明之前,日本专利说明书JP60-194106(A)公开了《缫丝工序复合生丝的制造方法》,它是将用作芯丝的合成纤维经无张力状态煮缩后,在没有添加助剂的条件下与茧丝复合。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庞大臃肿的热汤槽,使工艺难于调控,每部缫丝车位只能单独生产,效率低,会产生丝身松散,芯丝外露等缺点,不便于后工序加工。另外中国专利说明书CN88104166公开了苏州丝绸工学院申请的《真丝复合丝制造工艺及设备》专利。该专利是将芯丝先经蘸浆处理后,再与从旋转中的缫丝汤盆内抽出的茧丝螺旋状复合。这种方法置缫丝汤盆于回转运动中,在实际生产中操作非常困难。其螺旋复合的结果是茧丝与芯丝相互交缠,芯线的被覆度较低。而且由于浆料夹在茧丝内,在后整理中不易除去,影响其真丝性能。除此而外,《丝绸》杂志92年8期刊登的“氨纶弹性纤维在丝绸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和“蚕丝绸/氨纶包覆丝的研制及新产品开发”两篇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另外一种复合丝生产技术,它是将缫丝的最后产品-生丝经柔软处理后络成专用筒子丝用包缠机进行单层或双层螺旋包覆。这种方法,用生丝作皮丝,先缫丝后复合,流程长、成本高。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复合丝,芯丝处于牵伸状态,表面生丝呈螺旋状态,复合强度低,一般只能用作针织或机织的纬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在缫丝过程中,以蚕茧丝作表层原料,生产工艺简单、工序少,而且复合强度高,能生产出既可作为纬线又可作为经线的复合丝的湿态复合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先将作为芯纤维的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经络筒、浸泡、脱水、平衡等工序进行前处理,使芯纤维的含水率在30~40%。然后在由缫丝机改造成的湿态复合机上,首先将“湿热”状态的茧丝平行地包覆在“自然湿”状态(含水率在30~40%)的芯纤维上成为复合芯丝。然后在湿态复合机上让复合芯丝添上助剂。之后又在湿态复合机上对复合芯丝进行烘干处理。最后经小卷绕成复合芯丝小。获得复合芯丝小再经平衡处理。平衡处理后的复合芯丝再经筒装整理或绞装整理后即为成品。
本发明在湿态复合机上进行烘干处理时,要求车头的气压保持在0.3~0.4MPa,烘丝温度在80℃以上,小卷取速度在45~50m/min。
本发明作为筒装整理的湿态复合芯丝,在湿态复合后,先经1-2小时的自然平衡,再送入特制的平衡室,在35-40℃的温度,40~4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2~4小时的条件平衡,然后再经0.5~1小时的自 然平衡。才可在络筒机上以20~38℃的温度,60~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干返成筒,成为筒装成品。
本发明作为绞装整理的湿态复合芯线,在湿态复合后,只需经过1-2小时的自然平衡,就用真空渗透原理浸渍芯丝小,然后以车厢温度为40~45℃,相对湿度为30-45%的条件下,复摇成大丝片,再整理成绞装丝批成品。
本发明以天然纤维作为芯纤维来进行湿态复合时,所用的助剂配方按重量比是1.5~3%的柔软剂、3~4%的明胶、2~4%的淀粉精、89~93%的水;以化学纤维作芯纤维来进行湿态复合时,所用的助与方按重量比是0.8~1.2%的柔软剂、3~4%的明胶、4~5.5%的DT、89~93%的水。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邛崃县缫丝厂,未经邛崃县缫丝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19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