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稻谷壳制取石墨碳化硅涂层及β-SiC细粉和β-SiC晶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11736.1 | 申请日: | 199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30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 | 分类号: | C04B35/58;C04B35/64;C01B31/36 |
代理公司: | 中南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钟洣云 |
地址: | 41008***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谷 制取 石墨 碳化硅 涂层 sic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学冶金领域。
中国专利92107329利用稻壳、稻秆制SiC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废弃的稻壳稻秆,经压制干馏及隔绝空气反应制成粗晶SiC,通入空气烧除过量碳。沈阳有色金属研究所在《材料科学进晨》198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有关用稻壳制SiC晶须的文章。稻壳焦化后,按照SiO2/C=1∶2,加硼酸或硫酸亚铁,制成SiC晶须和残余碳混合物,通空气烧除碳后,得到βSiC晶须,但残余碳烧不干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稻壳制取石墨涂层,同时产生βSiC晶须、βSiC细粉的技术。
本发明采用稻壳为原料,将稻壳焦化处理,也就是干馏处理,或利用稻壳发电厂烧过的焦稻壳。对于稻壳焦化处理温度为600~650℃,时间1~1.5小时,温度不得超过700℃,以防稻壳焦化后,使其中的SiO2晶粒变粗,影响晶须生长。将焦化处理后得到的焦稻壳放入滚动式球磨机球磨,使焦稻壳破碎至粒度为0.115mm。加入NaCl等催化剂,其主要作用是在高温时与焦稻壳中的Si反应生成SiCl4,不受晶粒变粗的影响,因而可使用稻壳发电厂残灰。为提高晶须生长率,还可添加HBO3、FeSO4和Na2S等。加入一种催化剂,其量为焦稻壳总量的5~10%,如加入多种,总量则不超过焦稻壳总量的15%。根据化学反应式
本发明所使用的稻壳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若利用稻壳发电厂烧过的焦化稻壳,更能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掌握好SiO2与C的配比,加入适量的催化剂,经高温烧结就能同时得到石墨制品SiC涂层,βSiC细粉和βSiC晶须。βSiC粉的质量达到α-SiC国家标准GB-2480-83,不需要后处理工序。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烧制石墨SiC涂层、βSiC粉和βSiC晶须的竖式炉示意图,其中:1为焦化稻壳配料(未烧成SiC前);2为炉壳;3为隔热材料;4为加热元件;5为耐火炉管;6为焦炭保温填料;7为βSiC晶须;8为βSiC粉;9为需涂层的石墨坯件;10为石墨筒(舟);11为隔热垫。
附图2为烧制石墨SiC涂层、βSiC粉和βSiC晶须的立式窑炉装窑示意图,其中:12为固定电极炉墙;13为导电石墨电极棒;14为焦炭粒;6为焦炭、石英砂保温填料;10为石墨烧舟;1为焦化稻壳配料;9为需涂层的石墨坯件,19为导线。
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图,其中20为窑炉边墙;6为焦碳、石英砂保温料。
也可利用石墨化窑炉的保温层放置石墨舟进行烧制。将装有石墨坯件及混有催化剂的焦化稻壳粉的石墨舟成数排置于石墨电极坯上部保温区,尔后再铺盖保温料(由焦炭颗粒和石英砂混合而成)进行烧结,此法利用石墨化窑炉的余热,勿需额外多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工业大学,未经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17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杉复合装饰板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微小极间距电容式力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