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的自行车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2111664.0 | 申请日: | 1992-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0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9-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勋森;陈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勋森;陈钟铭 |
| 主分类号: | B62K19/18 | 分类号: | B62K19/18;B62K19/16;B29C45/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才希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自行 车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制造自行车架的方法,它包括:
提供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用该材料在第一温度下以第一次注射塑模法成型工艺制造多个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具有多个管形延伸部;
用多个管件把所说的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该管件是用第二材料制成,每个管件至少有一端以固接方法连接一个所说的管形延伸部,以便形成所说的自行车架;和
用多个壳体完全包住所说的连接件,该壳体是由第二次注射塑模法成型工艺所制造,该第二次注塑模法成型工艺是在稍高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进行的,以使壳体和被壳体包住的连接件熔化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包括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硼纤维和须晶的增强材料。
3.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有机纤维,如碳纤维、石墨纤维、聚芳基酰胺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增强材料。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硼纤维和须晶;有机纤维,如碳纤维、石墨纤维和聚芳基酰胺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组合的增强材料。
5.按照权利要求2、3或4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材料的百分比重量是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10%-70%。
6.按照权利要求2、3或4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材料的百分比重量是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30%~50%。
7.按照权利要求2、3或4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材料的百分比重量是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1-30mm之间。
8.按权利要求2、3或4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增强材料的纤维长度在6~10mm之间。
9.按权利要求5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增强材料的纤维长度在1-30mm之间。
10.按权利要求5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增强材料的纤维长度在6~10mm之间。
11.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接件包括二路、三路、四路和五路连接件,这些连接件相应具有二个、三个、四个和五个分支的管形延伸部。
1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紧方法包括用粘接剂、螺纹、铆钉、紧配合或弹簧偏置或非弹簧偏置的键固接。
13.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材料是一种金属,一种合金或聚合物复合材料。
14.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管件至少有一端的内径大于与之相结合的管形延伸部的外径,以使管形延伸部在其中紧配合,其中所说的固接方法包括用粘接剂、螺纹、铆钉、或弹簧偏置或非弹簧偏置的键固接,所说的壳体是用注射塑模法制成的,以便壳体与管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光滑的交界面。
15.一种自行车架,它包括多个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具有多个管形延伸部;多个用第二材料制成的管件,每根管件至少有一端以固接方法连接一个管形延伸部以便形成所说的自行车架;和多个壳体分别包住所说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说多个由第一次注射塑模法成型工艺在第一温度下用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的和所说的壳体是由第二次注射塑模法成型工艺所制造,该第二次注射塑模法成型工艺是在稍高于或等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进行的,以使壳体和所说的连接件熔化在一起。
16.按权利要求15所说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包括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硼纤维和须晶的增强材料。
17.按权利要求15所说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包括有机纤维,如碳纤维、石墨纤维及聚芳基酰胺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增强材料。
18.按权利要求15所说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包括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硼纤维和须晶;有机纤维,如碳纤维,石墨纤维及聚芳基酰胺纤维和合成纤维组合的增强材料。
19.按权利要求16、17或18所说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增强材料的百分比重量是所说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1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勋森;陈钟铭,未经陈勋森;陈钟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16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