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杀虫剂无效
| 申请号: | 92111411.7 | 申请日: | 1992-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82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9-15 |
| 发明(设计)人: | 范兴亮;王俊吕;崔振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兴亮 |
| 主分类号: | A01N65/00 | 分类号: | A01N65/00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赵淑平 |
| 地址: | 47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杀虫剂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由中草药制成的农用杀虫灵的配方及其生产方法。
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有机化学农药,以其配制浓度低,杀虫效果好而被亿万农民青睐,至今我国广大农村还普遍使用有机磷类,有机氯类,菊酯类,甲酯类等。由于长期使用有机药剂,农田中的有机农药残毒严重,污染环境,且使人类及动、植物积累中毒,使动植物含毒量超出食用标准,危及人类健康。因为有机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农民用高出设计浓度数倍的农药配制药液,仍不能有效地杀死害虫,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因此,人畜中毒事件逐年增加,一则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再则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三则加速了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浪费人力物力。广大农村迫切希望有一种广增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农药问世。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杀虫灵的配方,以及制造该杀虫灵的方法。
本发明由中草药鱼藤的根茎、巴豆仁、闹洋花为主,以丙酮、抗氧剂,乳化剂为辅经粉碎、提取浓缩加工配制而成,其关键在于各成份的范围为:鱼藤38~41%,巴豆3.9~4.1%,闹洋花3.9~4.1%,丙酮47~49%,抗氧剂(NaHSO3)0.1~0.2%,乳化剂(0203-B)2~3%,各组分总和为100%重量。
杀虫灵的生产方法是:
1、原料的精选:鱼藤根茎不含泥土,闹洋花不含杂物,巴豆去壳,精选出巴豆仁。
2、原料粉碎:将精选后的鱼藤根、茎切成3~5CM长段,放入低速粉碎机中粉碎,使之能通过2mm筛孔,巴豆、闹洋花粉碎后能通过1mm的筛孔。
3、提取:将粉碎好的鱼藤、巴豆、闹洋花按配方比例与丙酮混合,(丙酮量是配方的4倍),放入搪瓷容器中在常温下20~30℃浸泡24小时,中间每隔4小时搅拌一次,使之充分溶解于丙酮,然后减压过滤。
4、浓缩:将滤液通入玻璃管道中经水浴回流在40~60℃温度下浓缩,回收丙酮(配方4倍量),时间30~60分钟。
5、配制:将浓缩后的鱼藤、巴豆、闹洋花、丙酮的混合液放入容器中,再加入抗氧剂(NHSO3)和乳化剂(0203-B)混合均匀,即成杀虫灵。
6、灌装入库:把杀虫剂装入250ml棕色或绿色玻璃瓶中,装箱入库,放置阴凉处,室温应控制在30℃以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中草药加入溶剂、抗氧剂和乳化剂配制而成,药剂配方严谨,其毒杀机理是多种药物的综合作用,因此具有麻醉、触杀的胃毒作用,害虫接触药液后,触杀、麻醉、胃毒同时进行,使其失去活动能力继而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而死亡。属于用量少,杀虫广谱,持效期长,无残毒,无污染的高效杀虫剂类。特别对蚜虫、菜青虫、棉铃虫、二十八星瓢虫等果、菜害虫有极强的杀伤能力。对其他多种作物也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而对人畜毒性级弱,且能刺激作物生长,不产生抗性,无公害。其提取药剂后的残渣又是一种很好的地下害虫杀虫剂和有机肥料。该杀虫灵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是目前我国有机农药的替代产品。
实施例:
1、原料精选:精选出100斤鱼藤根、茎,不含泥土,闹洋花10斤不含杂物,巴豆仁10斤。
2、原料粉碎:将精选后的鱼滕根、茎切成3-5cm长段,放入低速粉碎机中粉碎,使之能通过2mm筛孔,巴豆、闹洋花粉碎后能通过1mm筛孔。
3、提取:将粉碎好的鱼滕、巴豆。闹洋花按配方比例与丙酮600斤(丙酮量是配方的4倍)混合,放入搪瓷容器中在常温下20~30℃浸泡24小时,中间每隔4小时搅拌一次,使之充分溶解于丙酮,然后减压过滤。
4、浓缩:将杀虫灵滤液通入玻璃管道中经水浴回流在40~60℃温度下浓缩,回收丙酮480斤,时间30~60分钟。
5、配制:将浓缩后的鱼藤、巴豆、闹洋花、丙酮的混合液放入容器中,再加入抗氧剂(NHSO3)0.1斤,乳化剂(0203-B)2斤,混合均匀,即成杀虫灵。
6、灌装入库:把杀虫灵装入250ml棕色或绿色玻璃瓶中,装箱入库,放置阴凉处,室温应控制在3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兴亮,未经范兴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1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