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无效
| 申请号: | 92110786.2 | 申请日: | 1992-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99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海涛 |
| 主分类号: | F24B13/04 | 分类号: | F24B13/04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云霞 |
| 地址: | 16371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燃 下续煤 蜂窝煤 炉具 | ||
本发明为一种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应用上点火蜂窝煤,采取下续煤的方式。
目前已有的燃煤炉具,大多为下引燃上加煤的燃烧方式,其炉具的结构除现有蜂窝煤炉外,多数是砖或土坯砌筑,用粘土勾抹的园形或方形炉膛,炉体上部是燃烧室,中间是炉篦,炉体下部是灰膛和进风室,炉上面是炉盖可放锅作饭,炉侧是加煤和看火口,炉篦上先放引柴,引柴上放小型块煤,点着引柴,当煤块引燃以后,再加散煤,散煤通几个孔洞,以供空气助燃,当散煤烧透从后,以炉篦处除灰,散煤上部再加煤如此往复。
这种传统的燃烧方式有如下缺点:
1)、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主要从炉篦进入炉膛,而炉篦上堆积有煤,空隙很小,阻力较大,空气和燃烧的煤不可能接触均匀;炉膛内燃烧面又较大,因此火焰较高,说明燃烧时所供空气不足,造成不完全燃烧,黑烟较大。
2)、为了补救上述空气不足,炉膛内燃烧的煤就得多通孔洞,有的加鼓风设施,这样又造成空气过剩,排烟损失加大。
以上两项由于和空气接触不好,造成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空气过剩的排烟损失,在民用炉灶中要占20%以上。
3)、因为是上续煤,下部燃烧向上传热,煤受热后,煤的挥发份(UDC GB/T中规定蜂窝煤挥发份指标4-22%)未达到燃点时或上部没有明火时,就要随烟气部份排出,其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约占:2-10%。
4)、需要经常除灰和通煤,未燃烬的煤渣从炉篦漏掉,其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约占:3-5%以上。
综上所述,传统的燃烧方式和传统的炉具缺点多,污染严重,燃烧效率低,可燃质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约占30%之多。
近年来用型煤机制做煤球和蜂窝煤,对提高煤的燃烧效果,节约用煤和改善环境污染等作用很显著。但已有的蜂窝煤炉具,大多也是采用上加煤下引火的方式,效果仍不理想。虽然研制出了上引火的蜂窝煤,但没有相应的上引火下续煤的炉具,所以上引火蜂窝煤不能广泛的使用,其优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使上点火蜂窝煤广泛的应用,克服下引燃上加煤燃烧方式存在的缺点,提高燃烧效率,改善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用户需要的热负荷和用途的不同,制成系列的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其续煤方式,当热负荷1.86~9.3kw(1600~8000kcal/h)即烧单块蜂窝煤的炉具,采用手端可升降活动炉篦,配以托煤工具续煤;热负荷大于9.3kw,烧多块蜂窝煤的炉具采用手轮曲杠杆升降活动炉篦,配以托煤工具续煤。除灰均利用灰道,将燃烬的煤灰,下滑到灰膛,其煤灰的余热,可予热燃烧时所需的空气,封火采用调节进风伐,关闭烟道蝶伐,控制燃烧速度。需要时,也可在燃烧面上加封火器。
本发明是由聚火室、燃烧室、炉篦、灰膛和烟道组成。聚火室位于炉体上部,聚火室下部四周设二次风室和风口,聚火室上部在烧多块蜂窝煤的炉具中,设烟室和分烟口;聚火室下面是燃烧室,燃烧室中间是助燃器,用耐火材料制作,助燃器与炉体之间装有二次进风管。二次风由灰膛内进入,上通聚火室的二次风室;燃烧室下面装有炉篦,炉篦由固定炉篦和活动炉篦二部份组成;固定炉篦与炉体连接。活动炉篦位于固定炉篦中间有一定的间隙,活动炉篦之上放置蜂窝煤,活动炉篦下接扶正机构;扶正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均在灰膛之内。炉体下部是灰膛、灰膛一侧设有加煤和除灰门,门上装有进风调节伐,灰膛后侧设有灰道;灰道内装有蝶伐,蝶伐可活动,将灰道和烟道的通路隔开,灰道和聚火室相通,灰道上面与烟道相通;烟道也装有蝶伐,其作用控制燃烧速度。
扶正机构由薄钢板卷成园筒或由型钢作成框架与活动炉篦焊成一体。扶正机构四周焊有滑轮或能滚动的钢球,可沿炉体内壁上下滑动,同时连同活动炉篦上下移动。
在烧多块蜂窝煤炉具中,升降机构可为手轮曲杆杠杆式,由手轮杠杆带动扶正机构连同活动炉篦,上下移动进行续煤。手轮曲杆杠杆由手轮、丝杆和丝母、曲杆杠杆组成。曲杆杠杆有一个固定支点和多个活动结点,完成升降动作。固定支点在炉体底部与炉壁固定,活动结点在灰膛内,由定位架控制杠杆摆动,定位架与炉体连接一起。手轮和丝杆、丝母在炉体外部,通过活动结点与炉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海涛,未经崔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0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不定型耐火材料
- 下一篇:细管径大功率照明卤钨灯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