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络纱机的退绕辅助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2110401.4 | 申请日: | 199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53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勇;真栄田喜康;任堂优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H57/22 | 分类号: | B65H57/22;B65H59/0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培硕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络纱机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自动络纱机上的退绕辅助装置,这种自动络纱机一面为多根在环锭纺纱机上绕好的喂纱筒进行纱线接头,并且清除大肚纱之类的庇点,一面把纱卷绕到一个锥形或鼓形的卷取部件上;本发明特别涉及能使卷取速度高速化的退绕辅助装置。
自动络纱机上卷取机构的许多纺锭具有平行地布置的,参照图11说明其中一支纺锭的机构布置。
在图11中,卷取机构1用支承管2和管道3固定其位置,从机构的规定位置上定位供给的喂纱筒4上引出的纱Y,经过气圈限制器6,给纱线以预定张力的圆盘式或者门式张力器7,检测纱线上的疵点的清纱器8等,借助导纱辊13卷到旋转的卷取部件14上。15是纱线接头装置,16是把卷取部件一侧的上方纱线引到纱线接头装置15上去的吸口,17是把喂纱筒侧的下方纱线引到纱线接头装置上去的中间管。每个卷取机构都有上述各种部件,将许多这样的卷取机构1并排安装在一起,即构成一台自动络纱机。另外,喂纱筒4各自插在单独的托盘18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料输送机11和旋转圆板19送到卷取机构1的卷取位置A上去。然后,卷取完了之后的空筒管4’输出到出料输送机12上,再装上新的喂纱筒4。再有,为使处在卷取位置A上的喂纱筒4上的纱线Y能被吹上去并吸入中间管17中,纱线的端头Y插入喂纱筒4顶部的中空部分中。
在上述卷取机构1中,当清纱器8检测出纱线的疵点时,附设的切断刀便工作,把纱线切断,从清纱器8发出纱线运行信号为OFF开始,进行纱线的接头。参照图12说明纱线接头的动作。在图12中,吸口16向①的方向旋转,其吸入口16a处于导纱辊13与卷取部件14之间,吸住卷取部件14上的纱线头。当吸口16到达预定位置时,借助于装在机架5里的反转罗拉和驱动电动机的反转,使导纱辊13,也就是卷取部件14反转,把纱线退绕出来,于是纱线头就被吸入吸口16中。此外,大致与吸口16的动作同时,中间管17向②的方向旋转,停在张力器7的下方。此时,张力器7打开,从张力器7中逸出的纱线端头被吸入中间17中。在换筒管时,从喂纱筒上吹上去的纱线被吸入中间管17中。然后,吸入了卷取部件一侧的纱线端头和喂纱筒一侧的纱线端头的吸口16与中间管17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回到图中所示的位置上时,纱线即进入纱线接头装置15中,进行纱线接头。
然而一当喂纱筒的纱退空时,或者当断纱时,从清纱器8发出纱线运行信号为OFF开始,也要进行上述纱线接头动作。可是,当喂纱筒是空的情况下,因为没有下方纱线,纱线接头动作总是失败。因此,在张力器7的下方设置了为确认有无下方纱线用的纱线传感器9。如纱线传感器未测出有下方纱线,则进行与纱线接头动作并行的换筒管动作。参照图11,这种换筒管动作是靠同时转动旋转圆盘19和图中未表示的推杆来进行的,把空的筒管4’卸掉,装入新的喂纱筒4。这种为检测下方纱线用的纱线传感器9有机械式的,也有光学传感器式的。
在上述卷取机构机构1中,由于一面要清除从喂纱筒退绕出来的纱线上的大肚纱等疵点,一面还要在进行各喂纱筒的纱线接头的同时形成一个锥形或筒形的卷取,所以它的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卷取速度。然而,以往的自动络纱机中,实际使用的卷取速度在1000m/min左右。其原因是由于下述(a)-(c)现象的综合而使卷取速度受到了限制。(a)随着卷取速度的增加退绕张力也变大了。特别是,从纱线剩的退绕量还有1/3(所谓三成剩纱)的时刻开始,退绕张力急剧增大,张力的增大可达到因该张力而使纱线断开的程度(b)伴随着卷取速度的增加,纱线的崩脱量增多。所谓崩脱,就是纱线不是从喂纱筒的上锥部4a上稳定地退绕出来,而是脱圈那样好几圈纱线缠在一起一下子都退绕下来,成为导致纱线断裂的原因。(c)随着卷取速度的增加,毛绒也增加。
上述(a)-(c)三种现象决定于从喂纱筒上退绕的纱线的状态,是由经验了解到的。因此,如图11所示,从喂纱筒4退绕出来的纱线的气圈用四方锥筒状的气圈限制器6来限制,以使气圈不致过大,保持在适当的尺寸。然而,气圈限制器6是布置在导向板10的下方到喂纱筒4上方的位置上,且固定在机架5上的,所以在喂纱筒4退绕的进行过程中,从喂纱筒4的上锥部4a到气圈限制器6下端的距离逐渐加长,气圈限制器6和工作状况有变劣的倾向。这样,就提出了把气圈限制器6做成圆筒状,并使之跟踪喂纱筒的退绕过程而逐渐下降的技术方案。
然而,以往的气圈限制器不符合这种形状,不能综合地清除(a)-(c)的现象,结果,1000m/min左右的实际使用的卷取速度不能提高的问题始终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0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口连结结构
- 下一篇:刺绣缝纫机的针脚数据准备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