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式合金焊条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2108207.X | 申请日: | 1992-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3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棠 |
| 主分类号: | B23K35/02 | 分类号: | B23K35/02;B23K35/22;B23K35/4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自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良菊,詹福五 |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焊条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式合金焊条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石油钻采中铣鞋、磨鞋、键槽、扩大器、扶正器等的施焊的采用铜材作焊管的合金焊条及其生产方法。
目前所广泛使用的管式铸造碳化钨焊条,是以铸造碳化钨颗粒为硬质相,以优质低碳钢管为粘接金属的合金焊条,使用该种焊条,其粘接金属对硬质相的粘接性较差,其焊层的耐磨性亦差,此种焊管还不宜用于制造以硬质合金颗粒为硬质相的焊条。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人们设计了一种烧结焊条,该焊条是以不同粗细的硬质合金碎块加配铜粉烧结而成的条状焊棒,但其生产工艺较复杂,需用惰性气体保护烧结,设备投资大,电耗大,且主要靠从国外进口,需花费大量的外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合金焊条及其生产方法。该焊条以铜为粘接金属焊管,以硬质合金颗粒为硬质相,以达到提高焊层粘接性及耐磨性,减少设备投资,生产简单,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焊条采用铜管作为焊管及粘接金属,硬质相为硬质合金颗粒,可以是钨钴合金或钨钴合金与钨钴钛合金的混合物;这些合金颗粒紧塞于铜管中,铜管两端部密封。该合金焊条的生产方法是将钨钴合金及钨钴钛合金加工成粒度为0.177~6mm的颗粒并均匀混合,其中钨钴钛合金占整个合金重量的0~20%,其余为钨钴合金,可根据用户需要按不同规格及比例将混合后的合金颗粒装入铜管中,塞紧,然后将铜管两端封死,其中铜管占整个焊条重量的35~45%,合金颗粒的重量百分比为55~65%,且铜管的直径为6~12mm,其铜材可以是黄铜,也可以是白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铜管作为焊管及粘接金属,可提高对硬质相的粘接性,采用硬质合金颗粒作为硬质相,可提高焊层的耐磨性,该种焊条还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按比例将不同粗细的硬质合金颗粒装入铜管中,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是:
以用于石油钻采中扶正器的合金焊条为例,焊管采用直径10mm,壁厚1.2mm,长度400mm的H62黄铜管,将钨钴合金加工成粒度为0.177~3.5mm的颗粒,然后将其装填于铜管中,塞紧,其重量百分比为铜35~45%,钨钴合金55~65%,最后将铜管两端部密封即可使用。
用于石油钻采工具磨鞋的合金焊条,则选用直径12mm,壁厚1.5mm,长度400mm的H62黄铜管,将钨钴合金加工成粒度为4~6mm的颗粒并装填于铜管中,其重量百分比仍为铜35~45%,钨钴合金55~65%。
用于石油打捞工具的合金焊条,则需添加适量的钨钴钛合金颗粒,其重量百分比为铜35~45%,钨钴合金44~52%,钨钴钛合金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棠,未经李海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82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电渣堆焊技术翻新废旧锻模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高性能无水泥粉煤灰双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