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释外用散剂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2107139.6 | 申请日: | 1992-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60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3-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李健和;许树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9/22 | 分类号: | A61K9/22;A61K47/42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程桂兰 |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用 散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释外用散剂及其制备工艺,属化学制药技术领域。
目前,医院外科、皮肤科、烧伤科等局部外用药均多为膏剂或液体制剂,其不足之处是药物不能缓释,故药效持续时间短,换药次数频繁,既增加了医护人员负担,也不利于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虽然也有少数传统的外用散剂,但亦仍然存在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缓释外用散剂及其制备工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缓释外用散剂包括药物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高分子材料,最好是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牛血清、明胶、血清白蛋白等,药物为广谱抗生素如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等等。其制备工艺是:先将高分子材料用水混合(或浸泡)后加入药物并加热至40-90℃使其混匀,然后倒入同温的矿物油中充分搅拌使其分散,冷却至5℃以下,加入脱水剂脱水。脱水过程可采用连续流动脱水或分数次脱水,脱水剂用量以达到颗粒之间无粘连的目的即可。本发明采用有机溶剂作脱水剂,如丙酮、异丙醇、无水乙醇等等,脱油过程可与脱水同时进行,采用一般过滤手段或者加入适当脱油剂(需根据油的种类而定)进行脱油,仍以颗粒之间无粘连为终点。脱水、脱油后干燥,再用固化剂如甲醛固化,固化目的是为了控释药物,固化后洗去固化剂甲醛,再经干燥、过筛、灭菌、分装即为本发明产品。在该工艺中,有关参数的较好选择范围是:高分子材料与水的比例是1∶1-10(重量下同),混合或浸泡时间为1-24小时,所加药物量以不超过高分子材料量为限,固化时间0-24小时,根据固化时间不同,将各种不同固化时间的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得到不同释放速率的产品。该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颗粒,流动性好,干燥,吸湿性强。
本发明的缓释外用散剂是集我国传统剂型散剂的特点与现代制药技术的手段而制成,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药物定量释放。本散剂包括速释体系(未经固化部份)和缓释体系,速释体系使药物在局部迅速达到有效浓度,而缓释体系则定量释放药物,使局部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缓释体系可控制释药达2-7天,甚至更长。
2、本散剂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可吸收本身重量1-5倍量的液体,这对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减少分泌物,促进炎症消退以及肉芽组织增生、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
3、本散剂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成,对于深部感染、创伤、骨髓炎等可深部给药,不会刺激肌肉组织、神经等,如果不人为清除,最后均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因此,本发明产品可望成为烧伤科暴露疗法的重要剂型。
实施例:取明胶1份,加3倍量水,浸泡12小时,然后加入小诺霉素适量(不超过明胶量),加热至50℃,使之混匀,在搅拌下倒入已热至50℃的矿物油硅油中,充分搅拌20分钟,用冰水浴冷却至5℃以下,加入等量的脱水剂丙酮脱水,搅拌5-10分钟后把油分离出来,再加入3倍量的上述脱水剂继续流动脱水、脱油,然后干燥,用固化剂甲醛固化,再干燥后过40目筛,最后将不同固化时间的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灭菌包装即得本发明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7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热泵热水机
- 下一篇:“8”字三芯柱无接缝铁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