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卤直井的快速连通法及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2106979.0 | 申请日: | 1992-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5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宁 | 
| 主分类号: | E21C45/04 | 分类号: | E21C45/04;E21B7/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衡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桂英 | 
| 地址: | 421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卤直井 快速 连通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岩盐钻井技术,特别是直井的快速连通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的岩盐矿藏绝大多数用水采法开采,采出的盐水,也称卤水。水采法采卤有直井(也称单井)和对口井两种,直井采卤是这样的(见图1),先在岩盐矿区地面(1)钻一直孔至盐层(2),再将孔径扩大,然后,紧贴孔壁安装一根外管(5),再在外管(5)内装入内管(4),从内管(4)中不断压入压力清水(6),岩盐遇水很快溶解,成为卤水,再从外管(5)压出。用直井采卤存在如下缺点,(1)容易发生内、外管(4、5)串水和流水不畅现象;(2)、卤水浓度不高;(3)、采卤半径有限,当空腔(3)的半径扩大至15米时,此井已没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了;(4)、使用寿命短,一口直井难以使用十年但由于它的造价低,施工容易,所以普遍为各地采用。
目前对口井,也称为双曲对口井(见图2),首先在预定距离内钻出两直孔(8)、直至岩盐层(2)或接近岩盐层,将孔径扩大,再用方向轴带动无芯自动导向钻头进行弯曲相对钻进,使两孔在岩盐层(2)预定部位相交,然后在两直孔(8)内紧贴孔壁分别安装一根钢管(9)就形成一口(双曲)对口井。对口井的卤水产量和卤水浓度均高,采卤范围大,使用期长,如两井口距为100米的对口井,可使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采用现有的方法,两孔连通难度特别大而且,投资巨大,况且两井口间距不能太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近距或远距的采卤直井快速连通的方法及装置,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价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它广泛适用于两口或多口直井的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直井采卤生产中的压力清水,通过内管底端的喷射器进行定向喷射,冲击一定方向上的井壁,受冲击的岩盐壁迅速溶解,形成一条孔穴,此时孔穴不断被冲击,不断向前延伸,变成孔道,直至相对两孔道被连通,或者使孔道一直延伸至远处与另一直井连通,成为对口井或者对口多井。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细叙述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直井(单井)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对口井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2对口井快速连通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对口井快速连通示意图;
图5:为定向喷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本发明的采卤直井快速连通法即为水攻连通法。根据矿区直井布置及数量不同情况,其连通方法如下:
第一种方式:适用于两直井相距在40米以下的连通方式:先在矿区预定距离内钻出两口直井(或利用现有两口相距40米以下的直井)直至岩盐层,再将孔径扩大,在直井孔内分别贴壁安装一根外管(5),再在外管(5)内分别安装一根内管(4)并通入压力清水(6),岩盐溶解,产生的卤水再从外管(5)排出地面,如此不断采卤,直井下端的空腔(3)便形成。此时,拔出内管(4),并在它的下端头连接一只定向喷射器(13),同时,内管(4)的上部刻有表示内管(4)下端头插入直井深度的刻度和喷咀(14)方向位置的标志。当控制两内管(4)深度一致,并保证两定向喷射器(13)上的喷咀(14)左右相对时,采用水攻喷射方法,即压力清水(6)通过内管(4)端头的喷咀(14),对空腔(3)中岩壁进行相对的定向冲击,此时井壁迅速溶解,卤水(7)不断从外管(5)排出地面,由此井壁上形成定向孔道(15)、不断被冲击,孔道(15)不断横向延伸,直至两延伸孔道(15)互相连通,成为连通的对口井。对于两口以上的直井,也可以采用逐一连通方式;还可以分别连通成对口井,然后,再把相邻的对口井再连通起来成为对口多井。采用这种方式,一架对口井只需1-2个月就可以连通,见图3,并且在连通期间内,可以采出大量卤水创造价值,获得利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宁,未经陈文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69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腐蚀潜水泵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单线货运架空索道托索轮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