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水提液的精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2104946.3 | 申请日: | 1992-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22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杜成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5/00 | 分类号: | A61K35/00;A61K9/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关寿 |
| 地址: | 31000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水 精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关于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中药水提液精制方法的发明。
目前,对中药精制制剂以及保健营养品如口服液,冲剂,片剂等的制备,基本上采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该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在待制中药的水提液或浓缩液中,加入1-4倍的酒精后静置沉淀以除去溶液中的醇不溶物,再回收酒精并加水稀释至规定浓度,过滤后灌封灭菌。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的部分有效成份既溶于醇又溶于水的性质,采用醇水液沉淀部分不溶于乙醇的所谓无效组分如多糖、蛋白等,以达到精制成品,提高制剂成品质量的目的。采用该法的不足之处有:(1)中药总固体物及有效成份损失严重,难以保证成品制剂的有效性。因为药液经醇沉步骤后,某些在水中本来溶解度就不大的成分如甙元,香豆精内酯等,几乎完全损失。一些对免疫功能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多糖类也全部被沉淀除去。其总固体损失一般至少在50%以上,有的高达80%以上。(2)成本高。由于在醇沉中大量使用酒精,其回收损耗量至少在30%以上,且耗能耗物,必须购置专门设备,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3)醇沉后的液体后处理困难。药液粘度较大,浓缩困难,采用喷雾干燥时又易造成严重粘壁,且醇沉后所得浸膏制粒也困难,对冲剂及片剂的制备影响很大。(4)成品稳定性差。由于醇沉工艺去除去药液中的亲水胶体和如多糖等,因此,成品中的疏水胶体缺乏亲水胶体的“保护“,成品在贮存过程中极易产生沉淀。如生脉饮口服液就是一例,很多科研及生产单位采用调pH值及调节醇沉时酒精浓度以图提高成品稳定性,收益甚微。(5)生产周期长。一般成品生产周期为一周,且劳动强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以吸附澄清法替代经典的水提醇沉法,从而克服水提醇沉法在中药水提液精制工艺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混悬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吸附澄清剂,以吸附的方式除去溶液中的粗粒子,经过滤后达到精制和提高制剂成品质量并且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上述方案基于以下的基本原理:因中药制剂成份比较复杂,含有脂溶性、表面活性成分、增溶剂、高分子或有机大分子等,这些成分一起共同形成10-5~10-7的胶体分散体系并存在巨大的表面能,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本身具有自发聚集大颗粒而产生沉淀的趋势,只有当分散度极高或有高分子化合物等保护剂予以“保护”时,才能相对稳定存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在醇沉处理时除去了大量的高分子化合物,使原液中的自然胶体稳定体系的状态破坏,反而起不到稳定作用。而吸附澄清剂只除去原液中颗粒度较大,具有斯托克沉淀趋势的悬浮颗粒,保留高分子多糖类,并利用高分子多糖这种天然亲水胶体对流水胶体的保护作用。提高精制制剂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的吸附澄清剂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带有正离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甲壳质类及其衍生物,如壳聚糖等,当它与提取液混和时,便能与原液中主要的粗粒也即天然药材提取液中带负离子的颗粒起吸附作用,经沉淀过滤后即可达到澄清精制的目的。另一类是具有热变性性质的活性蛋白,如血清蛋白,禽卵蛋白等,其原理是当蛋白在提取液中受热凝固时,可包裹原液中的粗粒子,经冷置沉淀过滤后达到精制的目的。采用上述两类吸附澄清剂的方法步骤分别为
一、采用甲壳质类吸附澄清剂:
(1)将待精制的中药水提液或浓缩液的pH值调到pH<5;
(2)加入事先溶于酸液中的甲壳质类吸附剂,甲壳质的含量为待制药液的0.01~0.5%(g/ml)
(3)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12~48小时
(4)将静置后的澄清液调至中性后过滤得成品。
采用甲壳质类吸附澄清剂时,应将所需含量的甲壳质如壳聚糖等事先溶解于酸液后,再加入提取液中,对含量的确定,视提取液的性质及容量而定,含量越大,澄清速度越快,一般为待精制提取液的0.01~0.05%(g/ml)。所述的壳聚糖可从一般动物的甲壳如虾皮、蟹壳等获取,也可外购现成的食用级成品。
二、采用具有热变性的活性蛋白吸附澄清剂;
a、在待制中药水提液或浓缩液中加入0.1~10%(g/ml)具有热变性性质的活性蛋白吸附剂。
b、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100℃;
c、静置沉淀后过滤得成品。
采用具有热变性的活性蛋白作为吸附澄清剂时,可直接取禽卵蛋白或血清蛋白使用,其加量视提取液的性质及浑浊程度而定,以完全澄清时的最小加量为最佳值,一般在0.1~10%之间,以达到既可澄清又节省澄清剂及减少提取液的内在成分损失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学院,未经浙江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4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