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锰电池注锌膏机无效
| 申请号: | 92104853.X | 申请日: | 199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16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忠;鹿铃;乔庆国;刘志艳;冯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 |
| 主分类号: | H01M4/08 | 分类号: | H01M4/08 |
| 代理公司: | 机械工业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鄂长林,李永联 |
| 地址: | 066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注锌膏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碱性锌锰电池(简称碱锰电池)负极锌膏注入电池隔膜套内的自动注膏装置。
碱锰电池是最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电池,是国际上升级换代的新产品,它具有输出功率大、容量大、放电性能好、低温性能强等许多优点,所以自问世以来,发展速度很快。
碱锰电池的锌膏注入过程,是生产碱锰电池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质量。目前,国内大部分碱锰电池的生产厂家(除引进成套生产线外),注锌膏过程基本上是采用手工注入的方法(见图4所示)。注锌膏时,工人一只手提玻璃细棒在漏斗内上下往复运动,另一只手拿电池壳,将隔膜套内口对准漏斗的漏嘴,随着玻璃细棒的上下运动,锌膏被注入到隔膜套内。注膏过程中,工人要几次将电池壳移出漏嘴,在铁块或木块上墩实锌膏,否则难以注足量。这种手工注膏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锌膏的注入量靠工人的经验掌握,无法保证注膏精度。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使用的LR6电池生产线,注锌膏过程是利用多个玻璃细管,采用抽膏、提升、转位、注膏来实现的,这种机器造价高(约20万美元),玻璃细管易破碎,占地面积大,配件不易购置,故障不易排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实用的锌膏自动注入装置,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和设备投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所说的碱锰电池注锌膏机,它由箱体支架43,电机42,减速器40,运动分配轴37,锥齿轮传动副32、33,中心立轴21及载件盘传送机构等零部件组成,其要点是:抽注杠杆19和转臂22都安装在中心立轴21上,抽注杠杆19的两端是两组抽注锌膏机构,其一端的下部是装有锌膏的料槽13,其另一端的下部是载有待注锌膏的电池壳载件盘28,载件盘28的下部是振动机构,转臂22上有定位块24,滑杆26的头部有定位滚子,滑杆26上有定位头,运动分配轴37上的拨盘36与槽轮35相啮合,槽轮轴34的端部是锥齿轮33,它和中心立轴21上的锥齿轮32相啮合,抽注杠杆19的一端是顶杆7和顶杆凸轮6,顶杆7上有调整螺母14,料槽内有搅拌梳,所说的抽注锌膏机构其抽注杆(活塞)12被一对夹板16、17夹住,用接头座15和铰链销与抽注杠杆19的一端联接,针管(缸体)11被压板18固定在转臂22上,料槽13的底部是一对顶杆9,顶杆9通过支架与滚子与凸轮5接触,所说的振动机构其载件盘28的下部是振动块30,振动块30的中部联接打击块58,击杆57的一端是振动发生轮56,另一端便是打击块58。
附图说明及实施例:
图1为碱锰电池注锌膏机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碱锰电池注锌膏机俯视图
图3为载件盘及电池壳振动原理示意图
图4为手工注锌膏示意图
下面根据附图中描述的一个实施例来详细解释本发明。
在中心立轴21上安装着转臂22和抽注杠杆19(见图1),抽注杠杆19和转臂22一起随中心立轴21转位,抽注杆19的中部是与转臂22相连接的杠杆支点座20。转臂22的两端是抽注锌膏的针管11,针管11被压板18固定在转臂22上,抽注锌膏机构的抽注杆12被一对夹板16、17夹住,经接头座15和铰链销与杠杆19联接。杠杆19的铰接部位有铰链销槽。
抽注杠杆19的左端是顶杆7,顶杆7上有一调整套螺母14来调整顶杆长度,以便调节抽注机构抽注杆12的行程,以此来控制抽注锌膏的容量,顶杆7的下部通过滚子与分配轴37上的凸轮6相接触,凸轮6转动通过顶杆7顶起抽注杠杆19的一端时,料槽13上部的一组抽注锌膏机构便抽入锌膏;而同时在载件盘28上部的一组抽注机构向电池隔膜套中注出锌膏,抽与注同时进行。且由于抽注杠杆19的支点座20到两端抽注机构的距离相等,因而两组抽注机构抽膏和注膏的容量相等。
抽注锌膏机构的抽注杆12和针管11都是塑料制成的,不易破碎,又便于更换。
中心立轴21是由运动分配轴上的槽轮机构36、35和一对锥齿轮33、32驱动作间歇转位运动的。为了保证注膏时针管口11对准载件盘28内电池隔膜套口的正确位置,本机设有定位装置。转臂22上设置定位块24,与之相配的是定位头23,定位头23与滑杆26联接在一起,通过摆杆27的摆动控制滑杆26移动来实现定位运动,摆杆27的摆动是靠其下端的端面凸轮1的转动产生的;滑杆26的头部直接有滚子以便使载件盘28定位。
凸轮5转动,通过滚子、托架8顶起料槽13以实现针管11的头部插入锌料之中使其抽取锌膏,待抽足后,料槽13在自重作用下降下,转臂22开始转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4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