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柱塞泵体孔壁衬管的爆炸胀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2104714.2 | 申请日: | 199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6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跃;刘小苹;邵丙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26/08 | 分类号: | B21D26/08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进桂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柱塞 泵体孔壁衬管 爆炸 方法 | ||
本发明属爆炸加工技术,特别适用于泵体孔壁衬管的加工。
多孔柱塞泵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目前该泵体加工技术为引进西德技术。
该技术采用在泵的缸体孔中真空铸造实心铜-铅合金芯体,然后用钻孔工艺,将实心芯体加工成孔壁上的铜-铅合金衬管。该专利的优点是能保证铜-铅衬管与泵体孔壁之间的有效结合。满足高转速的需要,它的主要缺点是原材料浪费大,而且铸造中仍不免夹有气泡,造成报废,严重时可达80%废品率,通常在40~50%的废品率,最佳情况也仍有20%废品率。目前代用工艺主要是热压法,将缸体加热,铜衬管在液氮中浸泡冷却,然后将衬管压入缸体孔中。但实践中效果不理想,在泵体运行时,衬管容易被活(柱)塞带出,造成停产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柱塞泵缸体孔壁与衬管可靠胀接的方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在缸体孔中爆炸胀接衬管的方法,使衬管和缸体联结成一体,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质量。
附图是多孔柱塞泵衬管组装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介绍:在衬管胀接前,应保证缸体孔(4)和衬管(3)表面的清洁,在衬管(3)中放置炸药(6),在炸药(6)与衬管(3)之间装有防止爆炸时刻伤衬管(3)的保护管(2),保护管(2)可采用塑料、橡胶、纸质等柔软致密材料。引爆衬管(3)内的炸药(6),利用爆炸产生的压力使衬管(3)与缸体孔(4)紧密胀接。为防止爆炸产生的压力引起缸体其余孔和缸体的变形,在其余孔(至少是相邻孔)和缸体外加装与其紧密接触的芯棒(7)和惯性模块(5)。实施中一般采用逐孔装药引爆的方式,在能保证起爆的精确同步时,也可采用多孔同时引爆的方式。衬管内装药量可根据孔径、管壁厚度等因素来确定。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附图所示的多孔柱塞泵,其缸体(4)为经粗加工Φ26.5×70的盲孔,衬管(3)为Φ25×2,长70mm的锰黄铜管,衬管(3)内衬入Φ21×3的塑料保护管(2),在保护管(2)底部装一塞子(8),保护管(2)内装入3克AR炸药,并插入雷管(1)。在其余孔中插入钢芯棒(7),缸体外放置惯性模块(5)。引爆雷管(1),该孔即胀接完毕,然后采用同样方法逐孔胀接。胀接后测试结果为衬管(3)和缸体之间的结合力(抗轴向剪切力)>2吨,为设计要求的两倍。孔的园度误差<0.1mm,上、下孔径偏差≈0.2mm,均在切削余量0.35~0.60mm之内。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胀接方法,胀接时滑移爆轰波由下而上,由内向外传播。此时缸体内孔表面和衬管的接触面的动态压力可高达几万大气压,达到原子间的接触,因而一切空隙将全部被挤入,因而有极高的接触度,并自动将空气挤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大大节省材料,提高产品质量。
在实施中无需专用设备,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规模不受设备条件限制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4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鼻罩
- 下一篇:风选回收渣中金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