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103694.9 | 申请日: | 199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68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24 |
发明(设计)人: | S·H·福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S·H·福尔;M·贝脱尔 |
主分类号: | F02M9/02 | 分类号: | F02M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万一 |
地址: | 委内瑞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 ||
1、一种供包括一有一节流阀的一进气道的内燃机用的进气控制装置,它包括:
限定一个使大气压力下的空气和在节流阀下游通道内的空气之间相通的连通通道的装置;
一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内且可向其下游方向移动的、响应反映大气压力大于所述下游通道内的压力的压力差开启所述连通通道的阀部件;
设置得对所述阀部件施加向上游方向的力且向使其上游方向移位以关闭所述连通通道的阀移位装置,所述移位装置响应大气压力和下游通道内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所述阀部件与设置在所述阀部件上游的所述连通通道内的一阀座之间的间距根据所述下游通道中的空气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变化;和
一设置在所述阀部件下游、包括多个校准的孔的限流元件,所述限流元件将这一装置分成为一个第一室和一个第二室,其中第一室与第二室与校准的孔的容积比约为50-70∶25-23∶0.8-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积比约为55-65∶27.5-32.5∶0.9-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积比约为60∶3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移位装置包括一校准至弹力约为257.75克/厘米的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所述校准的孔的直径约为3.36毫米,高度约为2.0至3.0毫米;圆柱形第一室的高度约为28毫米,直径约为26毫米;圆柱形第二室的高度约为12毫米,直径约为26毫米;阀出口和阀进口的直径约为9.5毫米;圆柱形弹簧导管的高度约为20毫米,外径约为13毫米,内径约为11毫米;和圆柱形阀部件的直径约为11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元件包括筛网、丝网或树脂膜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允许进气管中的空气和大气压力下的空气之间相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装置通过使所述连通通道内的空气分子极化、从而使空气和燃料的分子化合达到最佳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料效率。
9、一种用于包括一有一节流阀的进气通道的内燃机的进气控制方法,它包括:
提供一用于使大气压力下的空气和节流阀下游通道中的空气之间相通的连通通道;
在所述连通通道中设置一响应反映大气压力大于所述下游通道中的压力的压力差向通道下游方向移动以开启所述连通通道的阀部件;
设置得向上游方向对所述阀部件施加力且使其向上游方向移位从而关闭所述连通通道的阀部件移位装置,所述移位装置响应大气压力和所述下游通道中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所述阀部件与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内所述阀部件上游的一阀座之间的间距根据所述下游通道中的空气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变化;和
提供一设置在所述阀部件下游、包括多个校准的孔的限流元件,所述限流元件将这一装置分成一第一室和一第二室,其中第一室与第二室校准的孔的容积比约为50-70;25-35∶0.8-1.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积比约为55-65∶27.5-32.5∶0.9-1.1。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积比约为60∶30∶1。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移位装置包括一校准至弹力约为257.75克/厘米的弹簧。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所述校准的孔的直径约为3.36毫米,高度约为2.0至3.0毫米;圆柱形第一室的高度约为28毫米,直径约为26毫米;圆柱形第二室的高度约为12毫米,直径约为26毫米;阀出口和阀进口的直径约为9.5毫米;圆柱形弹簧导管的高度约为20毫米,外径约为13毫米,内径约为11毫米;和圆柱形阀部件的直径约为11毫米。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元件包括筛网、丝网或树脂膜片。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允许进气管中的空气和大气压力下的空气之间相通。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进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控制装置通过使所述连通通道内的空气分子极化可使空气和燃料的分子化合达到最佳从而可使燃料效率达到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H·福尔;M·贝脱尔,未经S·H·福尔;M·贝脱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369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