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簇绒地毯无效
| 申请号: | 92102969.1 | 申请日: | 1992-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3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24 |
| 发明(设计)人: | 爱伦·卡尔-海茨;格里威·里金纳;黑德胡斯·罗伯特;霍普内·弗兰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德纤维工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5C17/02 | 分类号: | D05C17/02;A47G2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 地址: | 德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簇绒地毯及其作为地板和墙壁覆盖物的应用。
地毯是由人造纤维,羊毛、麻纱、丝绒和绵纱经过簇绒化,纺织、编织和针织而成的。簇绒法是工厂生产的地毯的一种主要的生产技术,人造纤维,且特别是聚酰胺(主要是聚酰胺6.6)长丝纱线和人造短纤维线的使用占主导地位。工厂生产的即可用作地板覆盖物,又可用作墙壁覆盖物的簇绒地毯。不仅舒适,而且在隔热方面提供了许多优点,并因此有助于房间的热平衡。
簇绒地毯结构目前通常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簇绒基底部,绒毛材料及地毯衬垫。各种化学名称各不相同且不能彼此再生的材料,例如:聚丙烯,聚酰胺、聚氨酯、聚氯乙烯及黄麻纤维被用在这三部分上。由聚丙烯用作基底纺织物;聚酰胺用作绒毛材料和聚氨酯用作衬垫覆盖层的组合方式占优势。
簇绒基底是一种主要包括聚丙烯的纺织织物或由聚酯或聚丙烯制成的无纺织物。麻纺织物很少采用。
绒毛材料主要由聚酰胺制成的、接着纺纱并然后簇绒的人造短纤维组成或由已经单一或多步处理过程中被挤压成被拉伸和卷曲变形的连续长丝(BCF线=臌体纱线)的聚酰胺组成。
地毯衬垫起着几种作用。在簇绒地毯中加入一种橡胶或SB乳胶预涂层以固定簇环。在日常使用的簇绒地毯的情况下,通常粘结一个主要包含聚脂纺织织物的第二衬垫。为在住宅区使用,部分地填充基于乳胶或聚氨酯的泡沫塑料通常会增加舒适感。
以所述方式构成的簇绒地毯一旦在其使用过后,存在一个重要的报废或废弃处理问题,因为它们是以大量(体积大和重量大)形式存在的,且实际上根本不能粉碎或只能很缓慢地粉碎。分离成为各自独立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再次使用也是极为困难的或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因此,到目前为止由于纯粹经济上的原因一直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考虑到日益增长的废物处理问题,则迫切需要一种容易处理或使用后能回收利用的簇绒地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易处理或最好是使用后可回收利用(可重复利用)的簇绒地毯。
本发明涉及一种簇绒地毯,其中包括簇绒基底,绒毛材料及地毯衬垫,且其特征在于基本上仅包括聚酰胺6。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优越性将从下列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及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变得显而易见。
人们惊奇地发现,如果对于地毯各个组成部分所用的材料按其必要特性仔细选择的话,用基本上一种单一的化学均匀物质(除去通常的辅助品,如染料、抗静电剂等)生产簇绒地毯是可能的。通过在簇绒地毯的所有部分中使用一种化学上均匀的物质,在加工和回收利用使用过的地毯时,不再必需将其各部件及其组成部分彼此分离。相反,由于聚酰胺6可以通过简单的解聚作用被回收成为单体初始产物,已内酰胺,因此,地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回收,以再生单体始料。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在簇绒地毯的所有部件中使用一种化学上均匀的物质提供了绒毛和基底相同的可染色性。因此与传统的使用聚丙烯作为簇绒基底的情况相比,增加了光稳定性。此外,本发明的簇绒地毯具有更高的弹性,允许使用更高的染色和整理温度,且因此产生了好的总体经济效果。
本发明簇绒地毯的簇绒基底包括由聚酰胺6制成的纺织织物,编织织物,无纺的或一种拉伸的薄膜。如果采用一种由经线编织方式生产的纺织织物的话,则编织物应主要由下列纱层产生:
梳栉1(经绒) 102-454
梳栉2(编链) 100-011
(簇绒)毛圈/厘米 20
节距(针号) E28
这种形式的编织物给出了一种稳定的,不卷边的产品织物,且在其给予适当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后本身是厚实的。由于梳栉1中强的横移,在簇绒针上的纱线有任何损坏的情况下所选择的纱层,防止了总体结构的破坏。
这种编织物可制出有延伸性的簇绒地毯,它可被随后的衬垫固定而稳定,但仍具有进行延伸所必要的3%至7%的延伸率。编织物还表现出高位移强度,因此,例如由低位移强度引起的地毯在梳针条板处撕裂等问题得以避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德纤维工厂有限公司,未经北德纤维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2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