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治疗仪无效
| 申请号: | 92102725.7 | 申请日: | 1992-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2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9-21 |
| 发明(设计)人: | 孔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斌 |
| 主分类号: | A61N1/32 | 分类号: | A61N1/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西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越,顾伯勋 |
| 地址: | 714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治疗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子医疗仪器。
当前市面上出售的电子医疗仪器品种繁多,这些产品在技术方面的共同特点是振荡频率普遍采用间歇式低频输出或音频输出,其波型为方波、矩波或尖波。这一类频率和波型虽有一定的医疗效果,但与人体不相适应,特别与体内肌体的固有频率不相配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尤其对于心脏部位要慎用。而且如果电流控制不好,还会灼伤患者,产生副作用。
本发明治病的机理是得到下述理论的指导和启发。根据“我科学家提出经络理论模型”(《气功与科学》1987年第六期)和“利用共振治疗疾病初探”(《电子报》1991年第18期)的报导,人体确有物质和信息沿经典的经络线路传播,并有确定的方向和速度,气血沿经络的运行有一定的周期、振幅、波长。而在人体穴位表面加入一定能量的与人体频率相适应的电流,就可迫使肌体产生共振,导能经络运行的渠道,调和气血,调节阴阳、兴奋或抑制偏盛偏衰现象,疏通经络,调整肌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循环,增加免疫功能,使病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子治疗仪器,能应用于人体经络和针灸穴位,对不同的病症循经取穴,在其表面安放电极,加上一定能量与人体频率相适应的高频与低频及波形的电流,迫使人体产生共振,调和气血,调节阴阳,抑制或兴奋偏盛偏衰现象,使肌体新陈代谢得到调整,血液循环相对加强、微循环得到改善,肌体吸收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使病人恢复正常。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设计的治疗仪具有输出高频(300-700Hz)和低频(0.5-30Hz)或高、低频交替的三角波形的脉冲电流的功能,其波形幅值低频时不大于10V,高频时在3.5-6V之间,仪器的整体结构由产生高频与低频信号的振荡控制电路、控制振荡电路频率的频率扫描电路、输出电路和控制高、低频率交替输出时间的振荡电路,以及电源组成,其输出电极可分多路,能多穴位同时治疗。在频率扫描电路控制下,振荡电路中分别发生变化的高频振荡信号和低频振荡信号,单独或交替由输出电路送出用于治疗。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了800Hz以下的三角波形的电流脉冲能与人体的经络运行相适应,而由于人体各肌体组织之间的有所差异,及同一肌体组织在不同病态和正常情况下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人体各部位和时间上固有频率的不同,所以经实验后把相适应的脉冲电流确定在高频率(300-700Hz)和低频(0.5-30Hz)的范围之内,发明人按这个构思制做出一台多功能疾病治疗仪,经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当频率处在高频输出时,产生低幅值电流,具有消炎、镇痛、消肿、去风散寒等功效;当处在低频时,产生高幅值电流,可通经活络、活血化淤,促进骨质愈合,利于细胞再生;在高、低频率交替输出时,有利于人体气血运行,产生补气养血、调节阴阳平衡。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治疗仪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治疗仪的电路原理图,
由于电源电路众所周知,所以在附图中没有给出,其所要得到的是经过变压、整流、稳压及滤波后的直流电,实施例中所用的为12V直流电。
图1中的上端部分为振荡控制电路,用于直接控制高、低频率振荡电路中的信号交替输出及输出电路中的高、低频幅值。其是由集成与非门IC-1、微调电阻WR1、电容C1连接组成,所输出信号分别经电阻R1、R2、R3的三个输出端A、B、C,A、B分别与振荡电路中的IC-2上的A、B二点对应连接,以控制高、低频信号的交替输出,C端与输出电路中的晶体管BG1连接,以控制高、低频幅值。附图1中的下半部分为振荡电路、频率扫描电路和输出电路及其连接关系。
振荡电路分为高频振荡部分和低频振荡部分。高频振荡电路由集成块IC-4与电阻R6、R7、R8及电容C5、C6连接组成,低频振荡电路由集成块IC-5与电阻R9、R10、R11及电容C7、C8连接组成,这两部分产生的高频和低频信号进入集成与非门IC-2进行高、低频率交替输出至积分电路,将方形波改变成三角波,而后进入输出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斌,未经孔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2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