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入式人工肺无效
| 申请号: | 92102391.X | 申请日: | 1992-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67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伟 |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A61F2/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0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人工 | ||
本发明是关于由弹性塑料储血袋,袋内充填的硅胶毛细管网,以及管网内循环的富氧人造血所构成的液膜式人工肺,用于医疗上植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胸腔内,以便永久替代人体肺的呼吸功能。
人体肺的生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从体外吸入氧气(O2),通过肺泡进入肺循环的毛细血管网,使静脉血氧合成动脉化血;同时将人体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呼出体外。在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各种慢性肺部疾患致呼吸功能丧失贻尽,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此时病人的肺实质已遭受严重的不可逆损害,既使通过开放呼吸道持续高浓度给氧,甚至人工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也无助于肺泡与肺毛细血管网之间的气体交换,抢救无效者屡见不鲜。对这类病人可以施行异体肺移值,但移植肺的免疫排斥、供体来源等棘手问题难以解决,严重限制了移植手术的应用价值。而目前的各种膜式人工肺,必须通过体外循环装置与病人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由于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需血泵辅助加压,血球破坏严重,体液丧失明显等致命弱点,无法植入病人体内,只能临时放置于床旁,供急性呼吸衰竭的短期抢救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埋藏于病人胸腔内,血循环阻力低,气体交换率高,结构简单,并发症少,符合人体肺的解剖生理特点,可以永久替代其呼吸功能的植入式人工脏器。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根据人体肺及肺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设计一种可固定于胸腔内的塑料储血袋,作为一个贮存回心血液的密闭弹性容器,其入口、出口分别与病人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相连。储血袋内充填由近万根硅胶毛细管平行编织成的多层疏松网状结构,利用人体心脏自身提供的泵动力,驱使血液在毛细管外的众多网状缝隙中低阻力流动;同时在硅胶毛细管内,灌注由全氟碳化合物乳剂配制成的人造血,作为运输O2及CO2的中间载体,经管道回路与放置在体外的膜式氧合器相通,并由附加的滚压泵推动人造血在硅胶毛细管网内循环。由于含有人造血的硅胶毛细管网完全浸浴在储血袋内的人体血液中,根据气体弥散原理,薄层的硅胶毛细管壁构成一种气体半透膜,允许毛细管内外的O2及CO2分子依靠各自的压力梯度同时反向透过,在相互逆向流动的人造血与人体血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来自于体外膜式氧合器的人造血携带大量氧气,经硅胶半透膜O2进入毛细管外氧分压较低的静脉血,使之不断氧合成动脉化血;而病人血液中张力较高的CO2,则同时弥散到硅胶毛细管内,由人造血输送到体外的氧合器排出。如此循环不已,从而永久替代人体肺的呼吸功能,实现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如图1、图2,本发明的形状仿造人体生理肺,表面为一层密闭的塑料储血袋(1),作为人体肺循环中贮存回心血液的一个容器,其实际体积比静息呼吸时的左肺稍小,袋内的有效储血容积约500~750ml。塑料袋由医用高分子材料构成,植入胸腔后应随胸廓的呼吸运动伸展和回缩,故要求选择富有弹性的聚醚聚氨酯或硅橡胶作为外膜。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储血袋内面可贴衬一层血容性好、表面光洁的抗凝血薄膜,如经明胶生物化处理或加入肝素共聚而得的嵌段聚氨酯,内外两层紧密地粘合在一起组成弹性复合膜。在储血袋(1)的上端内侧贴前胸处,为来自于右心的静脉血的入口(2);而下端外侧贴后背处,开有两个血液出口(3),出入口管径应保证人工肺的血流量为3.0~5.0升/分。在储血袋(1)的外壁四周,均匀地分布十几个挂环(4),用于穿针挂线固定人工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伟,未经赵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23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蛇蚣丸的配方
- 下一篇:节能型高低温试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