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置托转轮汽枪无效
申请号: | 92101505.4 | 申请日: | 199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54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刚;张平;唐强;唐文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刚;张平;唐强;唐文烈 |
主分类号: | F41B11/02 | 分类号: | F41B11/0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欣耕 |
地址: | 310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转轮 | ||
本发明涉及汽枪,特别是一种能联动供弹使转轮内予装好的多发汽枪弹依次上膛到位,并将枪托向前移,安置在气筒下方,成为无托结构的前置托转轮汽枪。
现有技术中的汽枪(见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枪械手册”)无论是侧拉杆式汽枪、下拉杆式汽枪或枪管压簧式汽枪等均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不能联动供弹,都是在活塞被扳机挂住后,以手拿弹往枪膛内装汽枪弹,动作繁琐且费时。一般射击后,压簧,装弹到待发完成一个循环的时间需4秒钟左右,且装弹时,眼要暂离目标注视装弹,这时往往会丢失目标而影响狩猎。二是枪托均装在气筒后端,这样就使整个枪的长度过长,达1040毫米左右,汽枪的长度过长,存在着携带不便等缺陷。虽然有的枪将枪托制成折叠式,但结构复杂,且狩猎时必须打开携行,仍不方便。三是缺少一个能联动将汽枪弹予先嵌入线膛5~6毫米距离的装置;因为一般汽枪弹的质量要求均低于军用枪弹,公差大,加上铅质本身较软易变形,所以在发射时气体压力将弹嵌入线膛的瞬间,成为影响射弹散布精度的关键。因此有经验的射手将弹装入弹膛后,另用一根小棒,将弹向前推进5~6毫米,以嵌入线膛,来提高射弹的散布精度。四是现有固定枪管的侧(或下)拉杆式和枪管回转活动的枪管压簧式两大类汽枪中。前者枪管固定射弹散布精度好,但需增加活动气室及一整套防止气室夹手指,拉杆打手的保险装置,构造复杂。后者结构简单,但枪管回转活动,势必影响射弹的散布精度,因此现有技术两大类汽枪尚存在着不能两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汽枪,克服上述四项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枪管固定、带推弹嵌入线膛装置,并能联动供弹,气筒兼有枪托,全枪长度缩短的前置托转轮汽枪。
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是在枪膛后端孔对准气筒出气孔之间安装了一个转轮,转轮上径向排列着多个弹膛(或称作弹巢)中心部位装有一个与弹膛数相应齿数的拨齿轮,由拉杆带动拨轮杆,每压一次拉杆就拨转一个齿,使转轮上其中一个弹膛处于枪膛后端孔与气筒出气孔中间使之三孔同心的待发位置,起到联动供弹的作用;二是在汽枪的总体布局上,枪托前移置于气筒下方,气筒兼枪托,在枪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使整个枪的长度缩短三分之一。扳机也相应地移至枪管下方,通过阻铁推杆及阻铁起到解脱活塞的作用。三是设有一个联动予推弹嵌入线膛装置,能通过拉杆后压的同时将汽枪弹前推嵌入线膛6毫米距离,从而有利于提高射弹的散布精度。
本发明如上总体布局后,使前置托转轮汽枪,既有侧(或下)拉杆式汽枪枪管固定,有利于提高射弹散布精度的优点,又有枪管压簧式汽枪设有活动气室,机匣即气筒,及不需防活动气室压指,拉杆打手的一整套保险装置,构造简单的优点,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下面对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多个容纳汽枪弹的弹膛(或称弹巢)的转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气筒兼枪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将汽枪弹嵌入线膛的予推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01.枪管部件,02.机匣部件,1.准星,2.拉杆,3.枪管,4.扳机,5.拨轮杆,6.表尺,7.螺钉,8.转轮,9.顶弹杆,10.气筒,11.前置托,12.阻铁,13.活塞,14.复进簧,15.接套,16.顶弹拨叉,17.阻铁推杆,18.连杆,19.拉杆锁钮,20.拨齿轮,21.弹膛,22.橡胶托底板,23.叉簧,24.汽枪弹,25.叉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刚;张平;唐强;唐文烈,未经唐刚;张平;唐强;唐文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1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水道聚氯乙烯胶泥柔性接口方法
- 下一篇:螺旋形立式碎土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