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艾滋病病毒速杀剂无效
申请号: | 92100520.2 | 申请日: | 199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00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标春 |
主分类号: | A01N37/00 | 分类号: | A01N37/00;//;3314;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滋病 病毒 速杀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菌剂,特别是对艾滋病病毒的速杀剂。
中国专利名称为“液体洗消剂”、申请号为88100230和名称为“固体肝炎及艾滋病毒消洗灵”,申请号为89102226分别公开了一种洗消剂和一种消洗灵,前者主要采用次氯酸钠,后者则采用氯化磷酸钠来作杀菌剂,它们均为氯制剂。根据艾滋病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HIV是艾滋病的病源。HIV属逆转录RNA病毒,形态为典型的D型病毒,有偏心核,逆转录酶需Mg++离子,主要的核心蛋白生物学特性是嗜T4淋巴细胞。细胞在感染病毒后1-2周后大量释放病毒,形成融合细胞,最后细胞被破坏。病毒核酸HIV病毒是人的逆转录病毒,有三个标准的病毒基因,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HIV有很大的遗传变异,包括核酸的点变异、缺失或插入。细胞外层的囊膜蛋白(GP 120)很容易改变,由逆转录酶活性来确定其灭活程度。采用氯制剂来杀灭艾滋病病毒不足之处是杀灭速度慢,杀灭效率低,所需的剂量大,且会有微毒。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毒杀灭速度快,杀灭效率高,所需的剂量小,且无毒的艾滋病病毒速杀剂。
本发明的艾滋病病毒速杀剂由五碳双缩醛、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T-肽、α-丁内酯、乙醇和去离子水组成,其重量百分比为:
五碳双缩醛 1.0~2.5
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 2.8~5.5
T-肽 0.15~0.4
乙醇(95%) 15.0~35.0
去离子水 60.0~80.0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
a.将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加入乙醇(95%)中,升温至45±2℃,搅拌溶解1小时;
b.将T-肽、α-丁内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五碳双缩醛,溶解完全;
c.将上述a得到的乙醇溶液与上述b得到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至6~7即可。
五碳双缩醛是一种新型消毒剂,其结构中的两个醛基可与细菌细胞的氨基发生反应,对细胞外层起封闭作用,能灭活细胞酶,从而达到灭菌作用。十二烷基苯甲基二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携带正电荷的表面活性离子,有抑菌作用。α-丁内酯具有血浆疫苗杀菌作用、速杀剂中加入微量的α-丁内酯可大大增加其灭活能力。T-肽是一种带有酰胺基团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称为缩氨酸,有抑菌作用。这几种组分配制而成的速杀剂具有极强的灭活能力,能灭活周质酶、碱性磷酸酶和细胞酶,从而达到快速的灭菌作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按下表所列数据选取各组分,用上述方法在1000升不锈钢反应釜中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标春,未经黄标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复印彩色显影剂制造方法
- 下一篇:把集成电路固定到电路板上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