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工位吹塑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2100239.4 | 申请日: | 199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93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山 |
主分类号: | B29C49/06 | 分类号: | B29C49/06;B29C49/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长泉 |
地址: | 3174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工位吹 塑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二工位吹塑成型装置,两吹塑组件相对于注塑组件对称布置,两夹口模在吹一注一吹工位交替工作,将注塑形成的预制型坯夹持移送到吹塑工位,在吹塑成型模合模后由吹塑组件拉伸吹塑成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体
用拉伸、吹塑成型的方法来制造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的热塑性塑料空心体(如饮料瓶)是大家所熟悉的通常是先将塑性材料通过主塑主机注塑成一定重量和形状的予制型坯,然后由夹持输送机构送入吹塑成型模中拉伸一吹塑成型其吹塑成型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开的《吹塑机》(专利申请号85101777,公开日870131),该吹塑机的组成有:“一水平布置的旋转轴,以轴支承着轮盘,且能旋转,一个安装在旋转轴上并能与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轮壳,且可以拆卸,还有一系统模具,当模具关闭时,形成一模内空腔,每套模具由一对模片组成,每套模具的第一模片装配在轮壳上,使得这些模片沿圆周间隔地排列于轮壳上每套模具的第二模片亦沿圆周间隔地排列于轮盘上,并且与上述第一模片径向对齐;第二模片安装于能滑动的装置,使之能够接近或离开第一模片”。该吹塑机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两模片组成的吹塑成型模具包含一个模腔,即所谓的“一出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要沿圆周间隔排列多付模具,使得安装、调整及更换模具都较复杂,特别是合模精度难以掌握中国专利还公开了一种《制造热塑性材料空心体的方法及装置》(专利申请号85106193,公开日870304)”该装置包括毛坯成型位置。半成品吹制位置,至少一个温度平衡位置空心体的拉拨和吹制位置和空心体的取出位置”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装置的中心部分是一个绕轴一步一步转动的圆筒9(图1),用来确定与本发明空心体制造方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的8个工作位置(从1到8)。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毛坯模子和成型模子也都只包含一个模腔,即“一出一”的结构,并且一个空心体的形成需要有八个工作位置,不仅结构仍然较复杂,而且空心体的生产效率也难以提高,按其实施例,空心体生产拍为12秒,也即每分钟吹制5只空心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生产效率较高,适于实用的一步法二工位的吹塑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按照本发明总的构思,可以分为卧式或立式两种吹塑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卧式吹塑成型装置,色括底座、机架,注塑主机、注塑预型模及注塑组件,两模片组成的吹塑成型模及吹塑组件,顺序动作控制一驱动组件及脱模组件,机架的一组水平导杆与注塑主机的轴线平行,安装在水平导杆上的注塑组件其沿水平导杆轴向往复位移的推杆与注塑预型模腔轴线同轴,两吹塑组件相对于注塑组件水平对称布置,其沿水平导杆轴向主复位移的吹杆与吹塑成型模合模后的模腔轴线同轴,并且与注塑组件中的推杆轴线平行、等高,两夹口模位于吹塑组件与吹塑成型模之间及注塑预型模和注塑组件之间,沿其水平导轨并垂直于推杆或吹杆轴线在注吹两工位间交替往复移送预制型坯,夹口模的模口数与一模多腔的注塑预型模或吹塑成型模的模腔数相同,并设有保证夹口模在注塑工位其模口与注塑预型模腔同轴,在吹塑工位其模口与吹塑成型模腔同轴的对中定位装置,吹塑成型模的一对模片可沿其垂直导杆位复位移形成开模和合模,该吹塑成型模的整体安装在机架的水平导杆上,夹口模夹持预制型坯移送到吹塑工位,吹塑成型模沿机架水平导杆轴向移动,然后两模片垂直方向闭合,形成多个模腔,预制型坯在各个模腔内由吹塑组件拉伸吹塑成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体。
本发明的思想是吹一注一吹工位对称布置也即两吹塑组件相对于注塑组件对称布置,利用机架的水平或垂直导杆从机构上保证注塑组件中的推杆与注塑模腔同轴以及吹塑组件中的吹杆与吹塑成型模合模后的模腔轴线同轴,用对中定位装置保证在注一吹工位间往复移送预制型坯的夹口模与对应的吹塑成型模腔或注塑预型模腔同轴,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思想,立式吹塑成型装置相应的机架垂直导杆应与注塑主机的水平轴线垂直,吹塑组件相对于注塑组件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吹塑成型模的两模片沿其水平导杆往复位移形成开模或合模、其它的技术构成与卧式吹塑成型装置应当是相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山,未经张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0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煤和植物原料制备复合固体燃料的方法
- 下一篇:行李装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