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频道全方位电视接收天线无效
申请号: | 91231671.3 | 申请日: | 199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1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小平 |
主分类号: | H01Q25/00 | 分类号: | H01Q2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唐国平 |
地址: | 41013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道 全方位 电视接收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本电气元件中的一种全频道谐振式天线,进一步是指包括多个共线的基本上沿直线伸展的有源单元而用于中心馈电的全频道全方位电视接收天线。
现有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具有较宽的通频带,可以用来接收VHF和UHF频段的电视信号,但是这种天线只适宜在距电视台不太远的地方使用,并且一般具有较强的方向性,不能适应全方位的电视信号接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在距电视台较远的地方、且能全方位地接收多个电视台电视信号的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
这种全频道全方位电视接收天线的解决方案是,它具有一根直立的天线主杆,在天线主杆的顶部具有两根相互正交且分别与天线主杆相垂直固连的反射器,在这两根反射器下方具有两根相互正交且分别与天线主杆相垂直固连的折合振子,在这两根折合振子下方具有各采用两个三角板形做成两翼的两根相互正交且分别与天线主杆相垂直固连的半波振子,在这两个半波振子下方具有两根相互正交且分别与天线主杆相垂直固连的反射器,上述反射器、折合振子和半波振子共四组的八个元件等量均分在两个相互正交的平面内。这样,实际上在每个平面内都具有一个折合振子、一个半波振子和两个反射器。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将天线主杆直立于室外,用四根300Ω对称扁馈线分别与两根折合振子和两根半波振子的馈电端相电连接,然后将这四根扁馈线的另两端头并联在一起后与一根75Ω同轴电缆馈线的两端头串联在一起,同轴电缆馈线的另两端头再与电视机的天线输入端相连。由于四根300Ω扁馈线相并联后的特性阻抗为75Ω,正好与75Ω同轴电缆馈线相匹配,便可减少传输中的损失和畸变。在接收电视信号时,在上述两个正交平面的同一平面内的四个元件,其中折合振子与上方的反射器相配合成为一组馈电天线单元,半波振子与下方的反射器相配合成为一组馈电天线单元,这两组馈电天线单元组合起来兼顾VHF和UHF频段数个电视频道节目的良好接收,同时由于含有这样两组馈电天线单元的平面为两个且相互正交,因此可适合全方位电视信号的接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折合振子天线与半波振子天线相组合的优化设计,使得工作频带宽,增益高,克服了现有天线方向性强的弱点,可显著提高电视机的远距离接收能力和全方位接收能力,尤其适应于收视效果较差的城郊和山区使用。该天线阻抗匹配好,传输系数高,从而省去了阻抗匹配器,使得结构简化。经在长沙地区试用,电视机收看效果均超过同类产品,在市区或近郊其效果可与共用天线媲美。这种天线造型美观,适于工业化系列化批量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向视图。
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是:1、天线主杆,2、3、4、5、反射器,6、7、折合振子,8、9、半波振子,10、半波振子中间连接板,11、中间连接板固定螺钉,12、半波振子固定螺钉,13、反射器固定螺钉,14、折合振子固定螺钉,15、对称扁馈线,16、同轴电缆馈线。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天线主杆(1)、反射器(2、3、4、5),折合振子(6、7)均可采用铝合金管型材,半波振子(8、9)可采用铝合金板材。反射器(2、3、4、5)与天线主杆(1)之间的固连方式,可采用反射器固定螺钉(13)分别将反射器(2、3、4、5)固连在天线主杆(1)上。折合振子(6、7)与天线主杆(1)之间的固连方式,可采用折合振子固定螺钉(14)分别将折合振子(6、7)固连在天线主杆(1)上。半波振子(8、9)与天线主杆(1)的连接方式,可先在天线主杆(1)上用两根中间连接板固定螺钉(11)分别将两块相互正交的半波振子中间连接板(10)固定,再将半波振子(8、9)每个振子的三角板形两翼分别用半波振子固定螺钉(12)固定在两个半波振子中间连接板(10)上。上述凡用螺钉固定连接的地方也可改用钻孔铆合固定。半波振子(8、9)与天线主杆(1)之间的连接,也可省去中间连接板(10)而采用直接的连接方式。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天线的折合振子(6、7),半波振子(8、9)以及反射器(2、3、4、5)的长度及相互之间的间距等均按全频道引向天线的原则设计,经试验,一组较佳的尺寸为:反射器(2、3、4、5)的长度Lr=1200mm,折合振子(6、7)的长度各为Lo=960mm,折合振子(6、7)的上、下导体中心距离为S=94mm,半波振子(8、9)的长度各为Lb=410mm,半波振子(8、9)的三角板形两翼各为底角α=55°的等腰三角形,反射器(2、3)分别距折合振子(6、7)的上导体中心的距离d1=338mm,半波振子(8、9)分别距折合振子(6、7)的下导体中心的距离d2=228mm,反射器(4、5)分别距半波振子(8、9)的中心距离d3=3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小平,未经潘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水旱两用耙
- 下一篇:垂直圆盘勺轮穴播排种器